“魯酒經過多年的臥薪嘗膽,糧食白酒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質量穩步提高,已走出‘標王事件’的影響,為再次沖向全國市場打下了基礎。”9月6日,在威海召開一次酒業品牌建設研討會上,省輕工辦主任謝寧對記者說。
山東歷來是白酒的產銷大省,“八五”期間至
1996年,是魯酒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全省白酒產量、銷售收入、利稅均居全國前列,其中商品酒產量居全國首位,魯酒叫響全國。1997年發生的“標王事件”,卻使得社會輿論急轉直下,廣大消費者對魯酒產生了懷疑,“廣告酒沒有好酒”的誤解使魯酒在全國市場占有率急劇下降,川酒、貴酒乘機北上,沖擊山東市場。
“標王事件”發生后,山東白酒開始了二次創業,七八年的苦練內功,為再次沖向全國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在近日舉辦的全省白酒感官質量鑒評會上,全省參評的72家白酒企業的92種糧食酒,經13位國家級白酒評委和67位省級白酒評委鑒評,優級率從去年的91%提高到100%,創下了全省歷次白酒鑒評的最高水平。為了客觀真實地反映我省糧食白酒的質量水平,組織單位在市場上購買了6種銷量大的省外名酒,又從全省各地市場購買了價位、酒度與省外產品基本相當的省內白酒產品,所有產品進行密碼編號,然后由評委鑒評,結果省內產品的感官質量均達到或全面超過省外6種產品。
“魯酒產品質量的提高有目共睹,現在的問題就是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品牌形象,以再現昔日的輝煌。”中國白酒工業協會秘書長姜祖模說。 (記 者 任松高 彭 輝 通訊員 王汝輝 報道)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