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雖然是百姓理財的老品種,但是我的體驗證明,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儲蓄也可以采取新的“玩法”。 在過去的年代,職工的月工資僅僅三、四十元,要存錢不容易?墒菫榱速I家庭生活所需的大件,為了辦大事,不月月存款又不行,因此當時存款廣泛流行零存整取定期
儲蓄,實際上這是一種“窮算計”。改革開放以后,由于人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存款有了充分的余地,于是我采用了新的儲蓄方式,把月月“零存整取”改為利息較高的定期整存整取。就是說,每個月的家庭收入,除了把必須的生活費用留在活期存折上,剩余的金額全部存一年期的儲蓄。如此周爾復始,一年下來每個月都有一張到期的一年期整存整取存單,因此不怕哪個月突然增加開銷。 這樣,我幾乎把家庭所有的“余款”都變成了一張張一年期整存整取存單,這樣存錢比總是存相當數額的“活期”備用要劃算得多。再說如今國債的利息與儲蓄相差無幾,其優勢僅僅在于免利息稅,如果為買國債把本該早存定期儲蓄的錢不及時存上,又把不到期的定期存款一刀切地提前取出來,在這種里里外外損失儲蓄利息的情況下買國債,我想還不如我不丟不撒的滾動“整存整取”合算。何況國債提前支取需付千分之二的手續費,買國債又得排隊挨號,時間就是金錢,這些賬也不能不算。徐東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