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8月份,青島海關稅收入庫215.2億元,接近去年全年的稅收水平,同比增長56%,增幅高于全國海關22個百分點———海關稅收緣何高幅增長 最新統計顯示,今年1至8月份,青島海關稅收入庫215.2億元,接近去年全年217.47億元的稅收水平,同比增長56%,增幅高于全國海關
22個百分點,稅收數量居全國海關第五位。 是哪些因素促進了今年海關稅收增幅如此之快?據分析,這不僅來自于今年以來山東口岸強勢增長的進出口貿易,也與青島海關積極推進通關改革、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加大打私力度等舉措密切相關。
進出口貿易增長強勢拉動
今年以來,山東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拉動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進出口貨物大量增加,為海關稅收擴大了稅基,青島海關入庫稅收屢創新高、增幅明顯高于全國。1至8月份,青島海關稅收保持強勁增勢,入庫稅收屢創新高,單月入庫最高紀錄突破30億元。8個月中有6個月稅收增幅明顯高于全國,其中最高差幅達51個百分點。在入庫的215.2億元稅收中,關稅31.69億元,進口環節稅183.51億元。
主要稅源商品進口量價齊增拉動稅收大幅增長。今年以來,青島海關前20位主要稅源商品中有17項商品應稅進口量同比增長。其中原油應稅進口1004萬噸,同比增長52%,5-7號燃料油應稅進口264萬噸,同比增長2.5倍;棉花應稅進口20萬噸,同比增長4.6倍;其他燃料油應稅進口46萬噸,同比增長2.5倍;化學木漿應稅進口24萬噸,同比增長1.3倍。在主要稅源商品進口量價齊增拉動下,應稅進口值保持高速增長,成為稅收大幅攀升的決定因素。僅上半年進口總值達173億美元,應稅進口值10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54%和65%,增速分別高于全國11和15個百分點。
稅源大戶對稅收的貢獻率十分突出。今年以來,青島前20位稅源企業合計納稅68億元,占關區征稅總額的41%。在20家企業中有19家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9家納稅增幅均在1倍以上,其中3家納稅增幅分別達到663倍、35倍和11倍,成為上半年關區納稅企業的亮點。青島海關前20位納稅企業,上半年納稅穩定、繼續保持較高納稅額,成為關區稅收的主要支柱企業。
今年前8個月,在青島海關轄區內稅收入庫前6位的海關分別為:黃島海關115.1億元、大港海關(籌)26.72億元、煙臺海關22.28億元、日照海關20.56億元、流亭機場海關6.79億元、龍口海關5.28億元。
通關環境和港口條件優化吸引稅源
今年,青島海關大力推進無紙通關、網上付稅、加工貿易聯網監管等先進的通關模式,辦理貨物進出口手續變得越來越簡單,通關成本越來越降低,對大型高新技術生產企業實行的“提前報關、上門驗放、擔保驗放”等許多便利措施,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企業生產需求。今年年初,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投產,促進了青島港集裝箱事業的大發展。青島港創造出集裝箱裝卸的“振超效率”,使得疏港效率迅速提升、裝卸服務品牌內涵更加豐富,有力地促進了港口經濟的發展。通關環境的優化和港口品牌效應,使青島海關轄區內的部分港口已經成為國內大宗貨物的主要集散地,由此進一步吸引了稅源、擴大了稅基。
與此同時,隨著綜合治稅合力日益顯現,各類補稅大幅增長。青島海關通過建立主要稅源商品價格分析核查制度,健全稅收征管全過程監控機制,開展稅收征管質量自查和加工貿易內銷補稅專項督察活動等,提高了現場價格質疑、磋商、歸類、驗估等業務基礎工作質量,促進了稅收征管質量的提高,綜合治稅合力日益顯現,各類補稅大幅增長。僅上半年各類補稅合計6.86億元,占入庫稅收的4.7%,其中稽查補稅1.08億元,同比增長2.4倍,超出去年全年補稅總額;加工貿易內銷補稅4.52億元,同比增長65%;審價補稅8386宗,補征稅款1.17億元;歸類補稅702宗,補稅871萬元。(唐光韓沫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