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哈薩克斯坦的積極努力,東起我國連云港、西至荷蘭鹿特丹,全長8000多公里的“新亞歐大陸橋”,即將得到“接軌”和拓寬:8月7日,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宣布,“我們馬上要修建一條東連中國、西接歐洲的歐亞鐵路,它是符合國際標準的新的鐵路”。
工程計劃在2010年前完成
根據哈薩克斯
坦的方案,該鐵路東起“新亞歐大陸橋”中哈邊境,往西橫穿哈全境至里海港口阿克套,然后南轉經土庫曼斯坦,與伊朗鐵路接軌。由此進入土耳其,再經過新建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隧道與歐洲鐵路對接。整個工程新修符合國際標準的鐵軌共3943公里(包括哈薩克斯坦境內3083公里、土庫曼斯坦境內770公里和伊朗境內70公里),初步預計耗資35億美元;土耳其海底隧道9.32億美元。
上述工程計劃在2010年前完成。這樣一來,“新亞歐大陸橋”全線統一軌道標準,等于大陸橋拓寬了道路,將一路暢通;中國與歐洲之間,可以開行“直通車”,無須再進行費時費力的換軌作業。東亞和西歐兩大經濟發達區域,將建立其緊密的聯系。而偏居中亞內陸的哈薩克斯坦,將在亞歐運輸走廊中確立樞紐位置。
哈薩克斯坦承擔全部費用
哈薩克斯坦國際鐵路,對中國非常有利:建設費用將全部由哈薩克斯坦,甚至還包括土庫曼斯坦境內的費用。
哈薩克斯坦為什么這樣“大方”?因為它深居內陸,遠離海洋。獨立以后,迫切需要與發達的西歐和東亞建立聯系、發展貿易,“新大陸橋”使哈薩克斯坦找到除俄羅斯以外的出口,一舉三得:一、西進歐洲;二、通過中國連云港,與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接頭;三、通過伊朗到達波斯灣和印度洋沿岸。正是為了進入印度洋,所以該線路到了里海東岸后,沒有按照美國和歐盟的意思輪渡直外高加索、而是轉了90度的大彎南下伊朗。這有可能引起美國的阻撓。
對于中國,則是互惠關系:哈薩克斯坦東下太平洋,需要過境我國;而我國與中亞和歐洲內陸國家的貿易,則必須過境哈薩克斯坦。至于中哈兩國之間,更是如此。
中國自然對此全力支持。5月17日,中哈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了兩國鐵路運輸合作協定,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出席了簽字儀式。
根據協定,中哈雙方將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按照各自國家的法律和雙方國家均參加的國際公約,發展鐵路運輸領域的合作;雙方將進一步發展兩國間的運輸、促進兩國間及過境兩國的集裝箱運輸,協調兩國間鐵路口岸發展規劃、完善國際客貨聯運服務和運價體系,等等。
在諸多利好消息的鼓舞下,將于8月26日至28日在烏魯木齊召開的“2004年新亞歐大陸橋區域經濟合作國際研討會”,規模宏大將超過歷屆。出席會議的代表將廣泛包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和上海合作組織等國際機構及有關國家政府部門官員和沿線城市市長。中國代表團以商務部魏建國副部長為團長,成員包括國務院15個相關部委。
給中國帶來許多效益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鐵路建成后,對中國有許多直接和間接效益:不僅進一步促進中哈經貿合作、密切與中亞的聯系,推動我國企業開拓中亞市場、促進我國西部大開發,而且將拉近東亞和西歐的距離,兩大經濟發達區域將通過這條通道,向包括中國西部在內的亞洲腹地輻射,輸出技術、產品、資金等等,與豐富資源相結合,增進歐亞兩大洲之間的交流。
至于看得見的直接效益則更多:
其一,將大大降低商品運輸的時間和費用。1990年全線貫通的“新亞歐大陸橋”,目前已經成為繁忙的國際貿易通道,貿易量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長。不過,由于中亞國家的鐵路是1520毫米的寬軌,過境列車必須進行費時費力的換軌作業,從而中途耽擱時間;而且增加了運輸成本。修建一條國際標準軌矩的鐵路,從而使中國與歐洲之間,可以開行“直通車”:經過哈薩克斯坦時,不用再換軌作業,直接開往歐洲;時間也將由15天縮短到7-8天。可謂“現代絲綢之路”。
其二,大大提高大陸橋的輸送能力,為我國企業開拓中亞、西亞和歐洲市場提供運輸保證。新大陸橋開通運營以來,阿拉山口過貨量持續大幅度增長,已經由1993年的年運量57萬噸發展到2003年的年運量752萬噸,增長了12倍,預計2004年的貨運量將增加到920萬噸。貨物運輸量的迅速增長恰恰說明了大陸橋的商業前景。但是,由于中哈鐵路軌矩不同,運量進一步增長,將受到換軌能力限制,設計過貨能力為700多萬噸的阿拉山口口岸,目前已經進入超負荷運行狀態。
所以,“新亞歐大陸橋”中亞段新建后,將大大改善能力不足的問題。據了解,中亞段一期工程預計于2010年前完成,年貨物運輸量可達3500萬-4000萬噸;二期工程完工后,可增至1億噸。完全滿足不斷增長的運輸需求。今后的問題,反倒是中國段的能力能否同步跟上。
其三,“新大陸橋”將完全擺脫對“老大陸橋”的依賴,并充分發揮競爭優勢。在“新橋”貫通之前,俄羅斯東起海參崴、經西伯利亞西至歐洲的“老橋”,一直是處于壟斷亞歐陸地貿易的地位。而后起之秀“新橋”,雖然中國-中亞段可以獨立,但如果繼續西進歐洲,仍須經過俄羅斯,所以兩橋之間只是局部競爭;而哈薩克斯坦新的國際鐵路修通后,將完全擺脫“老橋”,其距離短、時間省、港口無凍期以及沿橋經濟快速崛起等優勢,將充分發揮。難怪俄羅斯聞訊后,稱它“是一座連通歐亞的新橋梁,將根本改變整個亞洲的地緣政治”,“將成為俄羅斯鐵路的主要競爭對手”。
其四,將使中國從過境貿易中賺取過境稅收和外匯運費。因為日本、韓國甚至美國西海岸與歐洲的貿易,除了俄羅斯“老橋”,還可以過境我國;而與中亞、西亞的貿易,“新橋”將優于“老橋”。目前過境我國的客戶,已經由1994年首批哈薩克斯坦斯坦國東行至韓國,發展到目前的中亞五國至日本、韓國,甚至美國。哈薩克斯坦預計鐵路建成后,中國、伊朗和土耳其的過境貨流包括日用品和建筑器材將達到每年20億美元,而亞歐國家過境貨流總量將達到每年70億美元。目前,日本已經向哈薩克斯坦做出了運量保證,促使其盡快開工。(記者李富永)
特約編輯: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