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火一時的中介租賃,時下已日趨冷淡。據悉,現在跳開房產中介公司,私下進行房屋租賃的自由租賃市場業已形成氣候,大多數租房者都中意這種方式。
昨日,記者走訪幾家中介公司發現,營業大廳內人是不少,但前來詢問的租房者少之又少。各中介公司的業務報表反映,最近幾個月,房屋租賃交易成功的都只有
屈指可數的幾套,而原先旺盛期平均每月至少二三十套。另一奇怪的現象是,目前許多中介公司已不把業務重點放在租賃上,個別較大的中介機構索性不接租賃業務。以房屋租賃為主的一些小中介,也因租賃業務銳減,使此項服務多形同虛設。
房屋租賃何以會逐漸淡出中介服務?本市一家中介公司負責人這樣解釋:房屋租賃對中介公司來說利潤太薄,一套住宅最多就賺幾百元的中介費,而它的操作程序卻和房屋買賣一樣多,看房、選房、簽約一步都不能少。有時候,中介公司還吃力不討好,幫租房者和出租者搭上線,上下家卻過河拆橋撇開中介公司,自己聯系交易去了。眼下房屋自由租賃成風,大多是基于這些原因。
對于自由租賃,百姓也有自己的說法。他們認為,租房子涉及的金額不大,一般只要在網上發個帖,或者通過熟人介紹和自己留意就可以解決。如果通過中介公司來租房子,還要支付一定的中介手續費,自己既然能夠處理就沒有必要花這筆“冤枉錢”。
據此動向,“六和”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分析指出,房屋自由租賃的行為,其實是法律意識淡薄的表現。因為租賃過程必須要有相關的法律保障和依據,簽訂合乎法律規定的租賃合同,否則可認為是無效租賃。自由租賃的雙方如果沒有訂立書面協議或訂立不規范協議,就可能對雙方權益造成威脅。此外,租房者沒有通過權威機構了解到房產信息,就可能上當受騙,為另一方的虛假信息所蒙蔽,做出錯誤的決定,使自己的利益受損。據透露,本市不少律師都曾受理過這方面的案件。
看來,規范和促進房產租賃市場的健康發展,應當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了。
(實習生仇曉琴王真 記者王成 ) 特約編輯:宋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