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王茗實習記者郭濤)日前,教育部下發《關于切實加強高校學生住宿管理的通知》,根據《通知》要求甘肅省也在討論制定《高校公寓管理細則》,如果大學生在校外租房居住,需要本人和家長簽字備案。記者昨日對蘭州市各大高校進行調查發現,蘭州市五年來形成四大學生“租房群落”,有千余在校大學生在校外租
房。
學生租房要簽保證書
昨日,記者從甘肅省教育廳獲悉,針對目前大學生在校外租房的情況,教育廳向各高校轉發了教育部關于《高校學生校外租房要簽字備案》的相關規定,原則上不允許學生在校外租房居住,對確有特殊情況需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學生,要經本人和家長簽保證書報學校備案批準。
甘肅省教育廳高教處吳處長介紹,省教育廳在討論制定《高校公寓管理細則》,進一步加強學生宿舍和公寓安全管理工作。
專職輔導員將進駐公寓
就各高校學生在校外租房的情況,各高校的相關負責人表示,沒有學生家長向學校的保證書,任何人不得退掉宿舍在校外租住。但如果學生寧肯交宿舍的住宿費也要出去租房子,學校的監管就成為了擺設。學校為此將增派專職輔導員進駐公寓,隨時進行監管。開學后,學校將對私自租房居住的學生進行一次調查,限期搬回校內住宿。
千余大學生校外租房考研大軍占四成
近幾年來,蘭州市各高校周邊形成學生“租房群落”,千余名大學生居住在這些“租房村落”中。在租房學生中,記者發現有四成是用來考研。一位在一只船北街租房的李姓同學告訴記者:“雖然學校里環境可以,但學校限電等原因,影響學習。”
筑愛巢者占六成
除了在外租房考研以外,有六成學生在外租房為筑愛巢。昨日,記者與一位和女友住在水掛莊一所院落、暑期沒有回家的師大學生小峰取得聯系,并參觀了他和女友的“愛的小屋”。小屋有八九平方米,擺著一張雙人床,門后面是鍋灶。
據小峰講,他和女友剛開始是為了節省生活費租房做飯,慢慢地租住的房屋變成了他們“愛的小屋”。當記者問他“學校管不管”時,小峰說:“當然不能讓學校知道。租房住每月房租120元,但自己做飯,算下來也很劃算。”
一些村民以出租房屋為生
據水掛莊一位村民說:“幾乎每家10間房里9間都住著大學生,同居的大學生占多半。每間房在150元到200元左右。”據了解,這里村民的部分經濟來源靠出租房屋。(記者王茗郭濤李鵬)
大部分學生贊成租房
記者就禁止大學生在校外租房一事采訪了部分學生,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在外租房持贊成態度。一位在師大就讀的研究生告訴記者:“我的幾位校友都在外租房復習考研,效果還可以,我還是比較贊成校外租房的。”在西北民大就讀的一位孔姓同學說:“在校外租房要看每個人的出發點,如果是為了學習,那是挺好的,但如果是筑愛巢之類,我個人是不贊成的,但我也不會去批評那些在外租房同居的學生。”但也有部分學生認為在外租房安全系數不高。
家長反對學生租房學生在校外租房
一些家長認為,學校最好不要讓大學生在校外租房,因為畢竟校園比社會上安全。一位姓李的學生家長告訴記者:“我的女兒在師大上學,宿舍住8個人,她想在外租一間房子住,但我覺得這樣很不安全。我認為學校還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寬松的住宿條件。”
本報曾刊登《18歲女大學生早產生下女嬰》一文,一個在安寧某大學就讀的女大學生在校外租房時,先后和兩個男同學發生性關系后產下女嬰,兩個男同學為此大打出手。
特約編輯 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