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8月7日電題:“讓孩子脫離網癮需要更多人的愛心”
皮曙初、張光塔
“你游戲人生,人生也游戲你;你對人生不負責,人生也對你不負責。”“網絡應該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用電腦的人是聰明的人,玩電腦的人是愚蠢的人。”……美籍學者陶
宏開教授總是不厭其煩地輔導上網成癮者。
陶宏開教授專門從事素質教育研究,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現受聘為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在成功幫助一名上網成癮少年脫離網癮后,今年5月,他和《武漢晚報》聯手推出“挽救上網成癮者”行動,招募志愿者,共同幫助那些誤入網絡泥潭的未成年人。
兩個多月來,陶教授每天從早上8點一直工作到晚上12點,輔導上網成癮者。那些經他輔導擺脫網癮的孩子說:陶教授有激情、快樂、健談、見多識廣,身上有一種魔力,令人信賴。
陶宏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哪有什么魔力,也沒有什么靈丹妙藥。我告訴他們的也是如何愛自己、愛父母、愛祖國、先苦后甜這些最簡單的道理。”
他的教育理念是“三做”,即做人、做學問和做事業。同時,他還強調學生要有紀律、有他律、有自律;要有公德、有道德、有品德。他把這些理念,貫穿到教育上網成癮的青少年身上。
陶教授介紹,上網成癮者主要集中于11歲至25歲這一年齡段,他們共同的特征是“沒有理想、敵視父母、不愛學習”,但是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說到輔導的核心點時,陶教授毫不猶豫地說:“耐心地用一種真誠的愛去感動他們。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接受那些樸素的道理。”
他說,孩子能夠脫離網癮,不僅在于孩子自身的決心,還在于家長的配合,家長要懂得用什么樣的方式愛孩子。首先家長要改變教育方法,贏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過多地去干預孩子,否則會讓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關愛孩子,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親情關系。其次,家長不要給孩子“貼標簽”、下定義,比如說他“懶”“笨”“沒出息”等。另外,在物質上要嚴格控制孩子的欲望,多和孩子進行精神、情感上的交流。身教重于言傳,孩子的毛病往往是父母的影子,家長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壞毛病,改掉壞毛病。
“我很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這一問題。我一個人的力量很單薄,要靠整個社會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去挽救這些孩子。”陶宏開反復強調,“有更多的人加入,用自己的愛心幫助他們,關懷他們,挽救上網成癮者的效果會更好。”
陶宏開表示,他希望社會真正用實際行動關注未成年人,不要放棄每一位孩子,因為孩子是可以轉變的,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完)
特約編輯 徐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