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來媒體紛紛報道廣東出現“民工荒”的情況,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杰明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鄭重表示,廣州目前不存在“民工荒”現象。
廣州真正缺乏技工人才
張杰明表示,民工缺不缺和產業結構關系密切。就廣州現狀而言,隨著“三來一補”時代的過去和產業結構升級的變化,勞動密集型
企業在廣州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因此“民工荒”對廣州來說是“無源之水”。
張杰明強調說,根據廣州產業結構調整的規劃,廣州目前和未來要發展的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高新技術產業,如鋼鐵、石化、造船、汽車等產業,這些產業用工量不大,如廣州本田現在年產20多萬輛,僅有5000工人,但是這些企業對勞動力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傳統的勞動力密集的“三來一補”加工企業在廣州越來越生存不下去,因此廣州對民工的需求并不是很大。
有關人士表示,廣州近來舉行的每次人才招聘會都是人頭涌涌,永遠是崗位少過求職者。但真正缺乏的是技工人才。根據勞動部門的調研,普工一點也不缺乏。“當前一些兄弟城市出現‘民工’短缺的現象,就是因為其區域內集中了不少勞動力密集的加工企業。”
最低工資擬提高174元
張杰明表示,個別企業反映招不到民工或者工人流動性太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用工成本太低造成的。他說,日前中央財辦來廣州調研,一個紡織企業老板訴苦說,上半年人員流動高達30%,企業留不住人。實際上,該企業包括老總在內的平均用工成本一人才1200多元,普通工人月工資不過700多元,僅能維持基本生活。根據調研,目前廣州不少制造業企業、“三來一補”加工業企業的人力成本徘徊在每月51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邊緣,因此人員的經常流動在所難免。
有關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廣州現行的城鎮人口最低工資標準是510元,如果一個家庭是雙職工,夫婦兩人收入是1020元,而現行失業人口最低生活保障(低保)標準是300元,如此算來三口之家只拿低保每月就是900元,1020元和900元之間相差甚少,因此很多家庭寧愿選擇吃低保也不愿就業,這對促進再就業極為不利。
張杰明對此表示,當前一些企業靠降低用工成本、延長工作時間、不給員工買社保賺取利潤,這對經濟發展和外來工權益都沒有好處。因此根據調研,廣州已經在醞釀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根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向省里提出的意見,建議從510元提高到684元。
新增失業人口同期減8%
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資處謝處長表示,684元尚未最終確定,還有待省里進一步確定,但肯定要提高。他表示,684元的標準是根據經濟發展、物價指數、生活水平的提高綜合確定的,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指標測算,分別為人均GDP、社會商品零售價格、平均家庭贍養支出、保險負擔、平均社會工資的增長等。
有關人士還表示,目前,廣州有50萬左右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等待就業。針對部分企業“招民工難”的現象,市有關部門正在逐步通過對城中村失業人口和郊區富余勞動力的培訓,使其實現轉移到城市再就業,計劃每年培訓5萬人、轉移就業10萬人。如今此舉措得到了良好效果。據統計,今年第二季度,廣州城中村失業人員就業人數有所上升。城中村改制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1.33萬人,就業率達到了47%。
記者另外獲悉,上半年廣州的就業形勢基本平穩,新增加的失業人口比上年同期減少了0.58萬人,減幅為8%;新增的就業轉失業人員從去年上半年的2.67萬人減至今年的2.58萬人,減幅為3%。(湯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