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四大不良飲食習慣容易誘發疾病
新華社重慶8月1日專電(記者張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現在的家長們都特別重視充分保證孩子的營養,可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卻容易被忽視,但這些不良習慣
正是誘發一些兒童疾病的“元兇”。
一是孩子都喜歡吃零食,而部分家長由于疼愛孩子,認為只要不影響正常吃飯就不用管。實際上,常吃零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食欲不好。而且,長期吃零食除了影響食欲外,還會攝入過量的食品添加劑,如甜味素、防腐劑等,直接危害孩子健康。目前多數食品中的添加劑標準都是依據成人的承受量而制定的,兒童的代謝功能還不成熟,攝入的添加劑越多,危害就越大。很多小食品也屬于“五高一多”食品,即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熱量、高鹽、高糖、多味精。孩子常吃零食就會不愿吃蔬菜和正餐,從而導致營養不良,還會誘發肥胖等病癥。
二是牛奶加雞蛋的早餐并不科學。一直以來,人們都習慣認為牛奶加雞蛋是營養早餐。其實不然,營養專家指出,營養早餐應包括谷物、動物性食品、奶類和蔬菜水果四個部分。然而據一項抽樣調查表明,大約有50%的城市兒童早餐是牛奶加雞蛋,可見有一半的孩子的早餐是不科學的。專家認為,早餐進食能量充足、配比均衡的學生,在數字運用、創造力、想象力及身體素質等方面,都要優于早餐質量差的學生。所以,早餐吃得科學對孩子尤為重要。
三是吃得太“葷”太“細”容易誘發兒童孤獨癥。現在有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孤僻,膽小怕事,行動遲鈍,不愿和人交往,稍不順心就大發雷霆,這些都是兒童孤獨癥的表現。然而,這很有可能是家長太過寵愛的原因造成的。因為很多家長喜歡讓孩子長期吃魚、肉、禽、蛋、奶、高糖分食物和精細的食物,認為這些才是營養的食物。其實,這些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元素在體內代謝過程中極易轉換形成酸性物質,人體正常血液本應呈弱堿性,而長期食用這些食物會使血液、體液、淋巴液等“生命液體”逐漸呈現酸性化,從而造成孩子的思維和運動功能發生障礙,出現抑郁寡言或激動暴怒的兒童孤獨癥。專家建議,預防孩子孤獨癥,要注意合理飲食,注意“粗”與“細”、“葷”和“素”搭配,保證孩子代謝功能正常有序。
四是孩子過量飲用果汁對健康有害。許多父母認為果汁不含脂肪來自天然,所以就沒有限制孩子們喝果汁。可是家長們卻沒有意識到,果汁含有的大量熱量會直接導致兒童發胖,影響孩子健康。營養專家指出,適量飲用一些天然果汁有益于兒童的飲食和健康,但也必須控制飲用量,避免果汁所含有的熱量對兒童發胖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特約編輯:STREAM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