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郊市區重點高中的高考升學率比市區高,把市區的孩子送到鄉下去考大學不就容易得多嗎?面對日益升溫的市區孩子“下鄉”潮,記者近日趕到郊市區中學打探市區學生的學習現狀,結果并不令人滿意,許多市區孩子由于對鄉下生活、學習的“水土不服”,在鄉下勉強支撐了幾個月后不得不打了退堂鼓。
困難之一
學習跟不上趟信心遇挫
“孩子本來在市區就學習成績一般,本來指望下去攆一攆,結果越落越遠,最后半個學期,孩子的信心就一點沒有了,只好混啦!”學生家長趙先生告訴記者,他的孩子去年在市區中考時剛達三類高中的分數線,抱著讓孩子封閉起來吃吃苦就可以提高成績的想法,趙先生把孩子送到了膠南的一所重點高中。當初“下鄉”時,孩子也是信心百倍,可不到兩個月,孩子就有了打道回城的念頭了。家長不讓回來,孩子就在學校偷著逃學上網吧,最終下鄉封閉的初衷變成了“放羊”。趙先生的兒子如今已經回來,經過了這番折騰后,孩子更跟不上趟了。說起“下鄉”的經歷,趙先生的兒子說,鄉下重點高中的學生都是優中選優的,無論是中考成績還是基礎都是很過硬的,因此成績和基礎都較差的城里學生來到鄉下后,普遍都“穩居”班里的倒數幾名。“在市區就是成績低、基礎薄弱、自律性差的孩子,到了鄉下怎么能立桿見影好起來呢!”一郊市高中校長這樣告誡那些即將送孩子“下鄉”的家長。
困難之二 對鄉下環境“水土不服”
“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和同學沒說幾句話,人家看我是城里孩子,故意孤立我;課堂上老師說的土話很難懂;住慣了一個人的房間,突然和7個鄉下同學一起住,別扭得睡不著覺……”這是學生高某初到“鄉下”時遇到的“水土不服”的情況。高某說,城里孩子在鄉下受“歧視”的主要原因,就是成績太差,而鄉下無論老師和同學,評價一個學生的主要標準是看考試成績,考試成績差的城里孩子,在鄉下幾乎沒有什么朋友。“鄉下的學生為了學習好,可以放下自尊,咱們市區孩子是無法承受的!”高某說,鄉下的老師嚴厲,經常會因為學生成績不好而“訓”學生,有些話簡直叫人無法接受,這讓從小到大習慣了“民主”的城里孩子無法忍受。
據郊市區中學的校長們介紹,市區孩子到鄉下后一般要適應兩個多月才行,適應期過了的孩子和過不了的孩子,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異常嚴重。
困難之三 孩子下鄉父母受煎熬
“我現在一到晚上十來點鐘就心里發慌,因為在鄉下上學的兒子經常在這個時間給我發短信,有幾次我只好開車深更半夜地趕到鄉下去。要把孩子送到鄉下,家長的心理素質一定要過硬!”一位姓李的母親說起在鄉下讀書的兒子哀嘆不已。
她說本來以為把孩子送到鄉下去封閉起來事就少了,可是現在擔心和煩心的事比以前更多了。“鄉下的孩子晚上遇到肚子疼等小病小災的可以挨到天亮,我們城里的孩子行嗎?就是孩子行,我們城里的家長知道了能坐得住嗎?”李女士說自己幾次深夜趕赴鄉下,都是因為孩子發回短信說“肚子疼”、“睡不著覺”等,明明知道都是些小事,可父母心里怎么能放得下。“千萬別光看了鄉下的高考升學率,關鍵要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下鄉的料,一廂情愿地把孩子送下去,只能是害了孩子!”李女士一再提醒那些想把孩子送到鄉下的市區家長。(記者
姜寶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