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南京今年高考不夠理想”影響,越來越多的家長傾向于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外地去上高中。對此,一些專家提醒,孩子要不要去外地借讀,要視情況而定,高中生“下鄉”應該避免盲從。
今年江蘇的“高考狀元”出在姜堰中學,該校因此受到很多南京家長的青睞。姜堰中學刁校長告訴記者,學校已經有
100多個南京來的高中生,最近打電話要求來借讀的家長還
有很多,“從這幾年看,南京來的考生考得好的也有,連續幾年不少考進來基礎很差的南京學生后來考進了名牌大學,但也有很多進步不大,所以我們今年對南京來的學生也要進行挑選,關鍵看能不能吃苦,想不想學。”南京市秦淮區教育局副局長張加強說:“我從事教育工作多年,接觸過很多下鄉借讀的學生,發現很多借讀生效果并不明顯。”據統計,今年城南某區200名在外借讀的高考回考生,今年高考成績也不理想,“達本”人數并不多。
專家認為,這些高中生“下鄉族”高考并不理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礎不好,因為很多家長把小孩送到鄉下是由于孩子中考沒考好,無法進入南京的“省重點高中”,但也有其他原因。專家認為,家長在決定是否讓小孩“下鄉”時,首先應該考慮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吃苦精神。曾借讀于蘇北某縣中的李同學說:“南京學生到下面就怕‘水土不服’。不管是學習條件還是生活條件,外地縣中比南京苦得多,像上晚自習、洗澡沒熱水等等,南京學生都未必能適應好。”其次是外地學校進度跟南京并不一樣。蘇中某名校老師說:“有一年班上來了8個借讀生,結果只有一個能跟得上學習進度。”第三,由于有的外地學校不把借讀生納入高考考核體系,學校教師對外地來的借讀生往往不像對“自家”學生那樣嚴格要求,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此外,外地借讀還有個語言關問題,外地老師的“普通話”往往夾雜著方言,剛開始勢必“跑、冒、滴、漏”掉不少知識點,由于語言不通,同學間的交往也沒有南京方便。
一位教育專家說,為了考個好大學,家長把孩子送到“鄉下”,的確用心良苦,但切不可盲目隨從。那些學習、行為習慣都不好的學生,到外地后可能會受到當地老師的嚴加管束,成績變好,如愿考上好的大學,但也可能因“水土不服”,身體、心理一時無法適應無功而返,對于家長而言,決定孩子應不應該“下鄉”,要看孩子的基礎,也要正確選擇“下鄉”學校,三思而行。(本報通訊員
施焦 本報記者 劉慶傳)
來源:新浪網
特約編輯:yxc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