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東銀監局權威人士口中獲悉,銀監會以及銀監局已經或即將實行大額貸款集中的風險監測制度和實質性違約通報制度,向商業銀行及時發布慎貸企業名單,進行風險提示。
慎貸企業名單陸續出爐
據銀監局人士透露,從本月起,銀監會要求各地銀監局每月上報轄內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新增1億
元以上的授信情況,銀監會將由此確定需向銀行提出風險預警的企業名單,并向各商業銀行發布慎貸企業名單,尤其是要定期對大額授信和集團客戶進行監測,及時進行風險提示。
廣東銀監局還將對廣州地區不良貸款余額在1億元以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捆項目借款企業進行通報。此外,廣東銀監局還提出,商業銀行需密切關注房地產、汽車零售貸款、證券行業等大額授信客戶情況,對于前兩類行業連續三個月出現違約的客戶,也要進行通報。
此人士特別提到,銀監部門對銀行發布新增貸款慎貸企業名單,旨在打造信貸風險信息平臺,編織銀行信貸安全網,并不是要嚴禁銀行發放貸款。“不過,如果是在銀監部門慎放貸款名單之內又發生了嚴重問題,除對承辦放款機構的上級主管部門的高管進行處分外,還將采取經濟處罰,移交司法機關,甚至要對其業務準入資格進行限制。
據業內人士介紹,今年5~6月份廣東銀行業貸款增幅回落很快,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的是行政手段。“現實中,由于短期流動資金貸款放出去很快可以收回,收回后就很難再放出去,導致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增幅回落很快。”銀行業人士解釋,一旦實行貸款總量規模限制,一些資信條件欠缺的中小企業可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具體到廣東,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投資過熱情況不突出,房地產、汽車銷售、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和中小企業就首當其沖。
廣東銀監局和廣州人行人士均表示,國家對避免“一刀切”、“急剎車”早已明確,但銀行在執行中難免有些偏差。如果不提防這些問題,信貸緊縮可能會引致新的風險。短期貸款突然收緊可能導致企業流動資金周轉不靈。因此在收到銀行收緊資金的風聲后,不少中小企業即便到了還款期限,還款的意愿也不高,因為擔心銀行一旦抽離資金,將不利于企業正常運營。
謹防信貸緊縮引致新風險
消息人士稱,下階段銀監局和人民銀行等政府有關部門將密切關注信貸調控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和金融機構的流動性變化等問題,防止“急剎車”、“一刀切”,防止資金鏈條扭曲或斷裂。同時還將及時為有市場、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業的企業提供正常的流動資金貸款,切實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條件的項目建設,繼續支持廣東經濟金融健康發展。
特約編輯:振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