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8幅地塊,3幅競爭拿地,3幅自然出讓,2幅無人應價流拍,這是7月10日蘇州市土地儲備中心今年第六次公開掛牌競價出讓會上傳來的信息。與去年同期面積5萬平方米以下均屬小地塊、動輒總價過億元的火爆場景不同,本次拍賣會的8幅地面積均在1萬平方米上下,競爭最激烈的一幅地成交時不過比底價上
漲了20%。
事實上,5月份蘇州土地儲備中心舉行的第五次拍賣會上已經出現了“冷場”現象,6塊參加拍賣的土地3塊流標。由于今年以來地塊流拍現象頻頻出現,一些分析人士指出蘇州地價高于未來市場預期的情況已經比較明朗,調整地價勢在必行。
一直以來土地拍賣都是房產市場的“晴雨表”,業內人士和購房者因此預測6月繼續高開高走的蘇州房價會隨著地價調整而“水落船低”,記者為此專門采訪了中房指數系統高級分析師陳晟。
陳晟認為,此次拍賣進一步證實了目前金融政策不明情況下一些資本雄厚企業的觀望立場。在某種程度上,土地可以被看作一種貨幣,它的價格波動主要受到市場供需的影響。“對于市場而言,土地價格回歸正常是件好事情,”陳晟表示,“在目前的三級市場上,穩定是一個主旋律。”
陳晟同時指出,受到宏觀政策因素的影響,房地產開發企業正經歷洗牌,在雙軌制的大背景下,地塊拍賣并不是開發商拿地的惟一途徑,這也是造成此次土地拍賣“冷場”的原因之一。由于目前蘇州方面加強了土地核查力度,規定對征而不用的土地,超過兩年的將依法收回,客觀上也加大了中小開發商持有土地的難度。原本是“香餑餑”的土地,正變成一些實力薄弱開發商手中的“燙手山芋”。個別資金鏈出現斷裂的開發企業已經開始采取尋求資金、利潤共享的“傍大款”式解決危機。目前一些實力較強的企業如中海等已經改變策略,預留資金等待上門尋求合作的土地項目。
有數據顯示二季度江蘇省房地產業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38.06,比上季度下挫18.64點,跌幅居八大行業首位。對此陳晟的理解是,相對于以前市場的盲目自信而言,現在的情況比較正常。“目前大開發商持幣等待、小開發商信心略不足的局面對于市場的長遠發展反而有利,是件好事情。”
特約編輯:振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