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主體】據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領導小組辦公室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合在全國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城市閑散未成年犯在犯罪前的一般性不良行為平均百分比高達79.2%,遠高于城市普通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平均百分比(6.2%),其中強奸罪在成年人犯罪比例中呈下降趨勢,而在未成年人中則不斷加劇(
據7月19日《中國青年報》)。
未成年人青春期是一個波動時期,誰也沒有力量阻止青少年性早熟,誰也沒有力量阻止未成年人對異性發生興趣。這個階段應該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性道德教育的關鍵時候。然而,反思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在這方面對他們的性道德教育幾乎是空白。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沒必要多說。從理論上講,對未成年人進行性健康與性道德教育,社會教育是關鍵。可看看我們周圍,除了封建思想的束縛,就是空洞的口號標語。即使到了每年的“世界人口日”,相關部門舉辦的板報展、墻報展涉及的有關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也多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以偏賅全應付而已。再來看我們對文化經營場所的管理,未成年人在網吧獲取有益信息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無情地凸現。特別是一些黃色網頁,直接成為未成年人性犯罪的導火索。還有些音像、圖書出租店內,黃色碟片、淫穢小說等堂而皇之地擺在柜臺中。
由于未成年人心理上的不成熟、性生理發育的困惑與躁動不安以及青春期“斷乳”所蘊涵的危機,在外界的不良誘惑下,將會激發未成年人的性沖動,導致性犯罪。所以,我們應深刻認識到未成年人的青春期性教育不可空缺。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要形成合力,三位一體地對未成年人進行青春期性教育。
因此,筆者非常贊同目前在北京、重慶的個別學校已試行的將青春期性教育引入課堂,一改過去遮遮掩掩的教學方式,從科學角度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性發育、性心理特點和障礙、性保健和自我保護、性犯罪和預防等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性道德觀念。這樣才能使他們身心健康成長,避免走上邪路。(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