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消息,北京市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針對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全力開展艾滋病預防和干預“三項”工程建設,即在公共場所公開發放安全套,在注射吸毒人員中開展美沙酮維持治療和建立清潔針具交換點試點。
記得前兩年湖南澧縣成立娛樂場所100%使用安全套項目辦公室,專門負責給娛樂場所從業人員體檢
,并免費發放安全套的時候,就有人提出異議,說不少娛樂場所中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賣淫嫖娼現象,政府一邊忙于嚴打、掃黃,一邊卻調用人力物力給從業人員做體檢、發安全套,這不是在助紂為虐嗎?而今北京要在酒店、賓館、歌廳、酒吧、發廊、路邊店等娛樂服務場所發放安全套,難免也會引起一些人的誤解和批評,因此有必要認真辨析。
應該看到,嚴打、掃黃搞了多年,力度不可謂不大,但娛樂服務場所的一些“生意”始終禁而不絕,足以說明這些“生意”有著錯綜復雜的社會成因,單靠嚴打、掃黃遠不能根治。只要不否認這一點,政府就有責任在嚴打、掃黃之外進行其他努力。如果不給娛樂服務場所的從業人員做體檢、發放安全套,并不能阻止她們中有人賣淫,但給她們做體檢、發放安全套,可以使她們減少性病,減輕痛苦,也相當于給社會減少了負擔,創造了效益。
在娛樂服務場所發放安全套,與在注射吸毒人員中開展美沙酮維持治療(即給吸毒人員提供廉價低毒性毒品)和建立清潔針具交換點試點一樣,都是為了對高危人員進行救助,使他們減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險。這些人有的在娛樂服務場所賣淫,有的沉溺于注射吸毒不能自拔,由于他們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長期以來,他們都是政府打擊的對象。但是,打擊的作用終究有限,高危人群同時又是迫切需要救助的人群,如果不對他們進行救助,他們中將有更多人成為艾滋病魔的俘虜,社會也將為此付出更大的代價。兩相比較,打擊和救助必須并重,而在有的時候,根據情況的需要,應該把救助作為一項主要工作。
有一位家長,發現還在上學的兒子早戀并有“越軌”跡象,極力制止無效后,便時常為兒子補足安全套。他的理由是,沒有最好的辦法就退而求其次,不能徹底杜絕就采取補救措施,盡可能不讓兒子發展到“出事”那一步。這位家長是開明的,他對孩子的愛也是負責任的。同理,政府給娛樂服務場所從業人員做體檢、發放安全套,給吸毒者提供低毒性毒品和清潔針具,就是在像家長愛孩子那樣關心他們的生命健康。如果我們把娛樂服務場所從業人員和吸毒者當成自己的姐妹或孩子,我們就不會對政府的努力感到困惑,不會認為政府是在“助紂為虐”了。(潘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