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04中國房地產金融資產證券化論壇”上,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周正慶指出,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抓緊解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失調的矛盾。
周正慶稱,目前我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衡,制約了經濟持續協調健康的發展。據統計,由
于近幾年來股市持續低迷,企業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的直接融資,占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的比重從2000年的12.17%下降到2003年的4.27%,大大低于發達國家50%以上的比例。而按照金融運行的一般規律,短期資金需求主要靠銀行貸款,即間接融資的辦法予以解決;長期資金的需求主要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方式來解決,這樣可以避免用短期資金來源解決長期資金需求的種種弊端和風險。然而,目前我國的現狀卻是,90%的長期資金需求都是通過商業銀行以間接融資渠道解決的。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的資產來源又是以短期資金為主,從而產生了短存長貸引發的流動性問題,蘊藏著潛在的金融風險。
周正慶說,以房地產開發為例,目前我國房地產資金過多依賴于銀行貸款,使房地產投資的市場風險和融資信用風險都集中于商業銀行。各地有關商業銀行不顧長期資金來源比例較小的現狀,通過房地產開發貸款、購房消費貸款、建筑業企業流動性的貸款,以及土地儲備貸款,基本上參與了房地產開發的全過程,實際承受了房地產市場運行當中各個環節的市場風險和金融風險。一旦較多的貸款項目出現問題,由于債務資金量大,還款期限長,必然使商業銀行產生流動性風險。加之商業銀行自身資本金比重極小,很容易產生支付困難,引發金融風險。
面對這一現狀,周正慶表示,當務之急是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抓緊解決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失調的矛盾,并在此基礎上探索通過直接融資渠道解決房地產開發資金需求的新路子。
周正慶認為,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借鑒國外的實踐經驗,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索。首先,探索商業銀行住房抵押貸款向證券化轉化的辦法。這在發達國家已經有很現成的經驗,我們可以去借鑒,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去創新。其次,探索房地產經營開發企業的資產實現證券化的渠道。當然,與這兩項證券化相配套的,還要建立和發展相應的二級市場。此外,讓具備條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在資本市場發行上市。
周正慶最后還強調,要探討房地產融資的證券化,還必須千方百計為資本市場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如果證券市場的發展沒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光是研究房地產融資的證券化,那這個話題將很難落實。(記者
王璐)
特約編輯:宋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