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亞經濟中心城市迪拜,中國注冊的企業有700多家,而山東籍企業只有5家,這太令人遺憾了。”6月23日,在省貿促會和迪拜中國貿易促進中心聯合舉辦的山東企業拓展中東市場說明會上,前來作專題演講的該中心總經理沈一強語出驚人。
沈一強介紹,對有著世界加工廠之稱的中國來說,中亞地區可謂是一個“聚
寶盆”。中亞國家盛產石油,國民富庶,收入主要來源于石油開采,而幾乎所有日常消費品都依賴進口。近年來,我國對中東地區出口量猛增。2003年,中國和阿聯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58.1億美金,同比增長49.1%,而我國出口額高達50億美金。
有著“小香港”美稱的阿聯酋迪拜市,堪稱打開中東市場的門戶。該市地處波斯灣咽喉,是連接亞非歐三大洲的交通樞紐,其輻射面已達北非、中東、南歐和南亞、西亞其他地區,上述地區人口達15億之多。而迪拜的優惠政策更是令人心動,在當地經商,貨幣自由匯兌,進出口沒有配額,無需繳納營業稅和所得稅,而且實行5%的低關稅。
沈一強說,近年來,隨著物美價廉的中國產品通過迪拜進入中亞地區,在迪拜設立公司和辦事處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據統計,目前在迪拜的中國企業數量已經有700多家,主要來自浙江、廣東、福建等省,遺憾的是,山東籍企業只有海爾、勝利油田等5家企業,與山東在全國經濟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稱。
中東市場不需要山東企業產品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據省貿促會會長劉方會介紹,紡織、服裝、家電、食品等都是山東的拳頭產品,這些都是中東市場需求量最大的商品。他分析認為,我省企業開拓新市場意識不強,長期以來,企業出口主要盯著日韓、美國、歐洲以及東南亞等老市場,而忽略了對新市場的開發,使得大多山東產品與中東“聚寶盆”擦肩而過。
為了加大我省企業對中東市場的開發,省貿促會將組織我省企業參加9月舉行的中東(迪拜)國際服裝、紡織、皮革制品博覽會。據省貿促會會長劉方會介紹,由于市場潛力大,省政府對新開拓國際市場展會還有補貼,我省企業報名參展踴躍。希望通過此次國際盛會,能打開山東產品進軍中東地區的大門。(胡磊)
責任編輯:趙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