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英6月20日報道
泉水復噴后,“泉水節”三個字又成了高頻詞,按照擇期9月的設想,只有兩個多月的籌備時間。前兩天,記者也只得到“已經打報告上去了”的消息。
在泉水噴涌10年不遇的旺勢下,今年仍然會與泉水節失之交臂嗎?一個高呼了6年的泉水節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辦與不辦:停噴最尷尬
1998年至今,籌辦“泉水節”的聲音在市民的耳畔響了6年,卻一直是“干打雷,不下雨”。泉水的時斷時噴讓人們對辦節的熱情沒了底氣。'
當初,濟南市政府公開承諾要在泉水復噴的第一時間舉辦全市歡慶的泉水節,籌備“中國濟南泉水節”的方案在1998年即由濟南市園林局提出。可是天公不作美,1999年開始,濟南地區連續4年干旱。
盡管濟南市采取了一系列強制保泉措施,2001年9月,泉水恢復了噴涌,但是2002年百年一遇特大旱災的到來,又將泉水逼了回去,一度滿懷希望的泉水節再次泡湯。幾年來,政府舉辦泉水節的念頭就在泉水的停與噴之間往復,辦節方案一直被束之高閣。
自去年9月再度復噴的10個月來,濟南泉水的噴勢可以說是近10年來最好的狀態。舉辦泉水節的呼聲再度高漲,人大、政協委員的提議案中不少涉及泉水節的問題。前不久,濟南市園林局又將最新版的泉水節方案報請市政府批準。然而,即使批準了,從論證到籌備的時間也所剩無幾。
有知情人士分析,舉辦泉水節的顧慮仍是擔心停噴,泉水是不可多得的自然資源,如果今年辦泉水節是因為水勢好,那明年要是再停噴怎么辦,沒有泉水的泉水節能不尷尬?
老調新詞:借來他山之石
“我們當然希望今年能辦成泉水節,如果辦不成,也該提早做準備了,青島、聊城早就走在了濟南的前邊。”前不久,濟南市名泉保護辦公室的一干人馬往返于青島、聊城之間,希望泉水節能借鑒青島海洋節、聊城文化旅游節的模式。
“保泉的目標就是要讓泉水長年噴涌,舉辦泉水節也是長久之計。”泉水節方案的起草人之一,濟南市名泉辦的李世欣主任說,現在辦節的門檻越來越高,原來的方案早就不合時宜了,不能新瓶裝舊酒。他認為,不管是誰來做方案,提出舉辦泉水節的目的都是想提升泉城的品牌,并通過實地調研來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9月不僅僅是濟南泉水噴涌的最好時間,也是濟南最佳的旅游季節,旅交會、經貿洽談會、信博會都在這一階段舉行,可以將泉水節辦成一個以泉水為主題
的綜合性節日,配以花車巡游、互動演出、專項旅游等群眾參與性活動,將泉水節的聲勢搞大。
權宜之計:大手筆策劃
“濟南市的確需要一個叫得響的節慶活動。”濟南市政協委員于鶴詠在一份提案中指出,濟南應創立一個在全國乃至國際上有影響的大型文化節慶活動,一個能給這座城市帶來極大的宣傳效果和“名品”效應的成功節慶。
在于鶴詠看來,濟南舉辦“國際泉水節”是比較適宜的。聞名遐邇的七十二泉為濟南的標志,是濟南的資源優勢,個性突出,可以帶動旅游和文化的發展。同時,舉辦“國際泉水節”要高起點、大手筆來貼近城市定位,運用市場經濟手段操作。
“這個節不是辦與不辦的問題,而是該怎么辦,如果沒有最佳方案,不能敷衍。”參與濟南市旅游規劃修編的旅游專家也認為,靠大節慶的影響力帶動濟南的旅游是一項一勞永逸的事情,而問題的關鍵在于節慶主題的定位,就像青島的啤酒節、大連的服裝節、泰國的潑水節那樣,在一個具有國際性特色主題的吸引下,綜合配以相關的經貿、旅游“大戲”,才能體現節慶的轟動效應和延續價值。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