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姐在東部陽光大廈28層樓上的一家公司工作,春天到了,她很想給自己添幾件新衣。問她去哪兒買,她說:“就去附近的小店里買唄。”
這里所說的“小店”,可不是以往概念里的外貿小店或雜貨店,而是具有正規品牌的專賣店。在李小姐公司附近的福州路、閩江路和漳州一路、二路一帶比較集中,僅服裝專賣店就有20多家,如比較有名的花兒開了、瑪絲菲爾、米笛、普普風、
T
antPourElle等,每到中午,這些專賣店就成了附近辦公樓里白領們最愿意流連的地方。“這些小店雖然店面不大,但都是正宗品牌,各有特色,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直奔主題購買衣服,如果去大百貨公司,花費的時間太多,短短的午休時間就根本不夠用了。”李小姐這樣對記者說。
據記者觀察,這些品牌專賣店在東部扎堆出現是近幾年的事情。隨著燕兒島路、閩江路一帶成為餐飲特色區,這里的商業氣息日漸濃厚,美容、健身、家居等其它形式的店面也隨即“跟風”出現,服裝、布偶等作為白領女性的必備消費品,也不甘落后,各種品牌的專賣店傍著東部商圈迅速發展起來。太陽花子布偶玩具專賣店的徐小姐告訴記者,他們是一家在臺灣有十幾年歷史的玩具商,十分看好大陸市場,青島是他們在大陸開設的第一家專賣店,隨后又開辟了上海、福州、重慶等地的專賣店。之所以選擇在青島東部開店,是因為這里的商業氛圍十分濃厚,周圍居民和寫字樓職員的消費能力比較高,而他們的商品品質和價錢同這里的消費環境是比較一致的。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些品牌專賣店都有一些共同之處,如店面面積都不是很大,大約在幾十平方米左右,門頭的設計和內部裝潢很有特色,突出商品的個性,店中所出售的服裝或玩具都是同一個品牌的,并且價錢不菲。這些品牌專賣店除了這種獨立門頭的店面,大多還在大型百貨商場中設有專柜,利用大商場的人流量來提高自己商品的銷量。
漳州一路上的幾家服裝專賣店的主人告訴記者,雖然這些專賣店的人流量達不到大商場那么多,但他們開設專賣店的目的,除了展銷商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品牌的形象,因為這些專賣店的經營者幾乎都是所售品牌的區域代理商,有的是全國的,有的是山東省的,也有的是青島地區的,專賣店可以給其他加盟商提供一個直觀的、形象的印象。而且,他們設立專賣店的目的是立足于長遠的效益,隨著東部商圈的進一步繁榮,專賣店會越來越多,人氣也會越來越旺,他們的銷售額也會慢慢提高的,對此他們的信心都很足。
對于專賣店扎堆東部的現象,市財辦助理巡視員、企業發展處處長王立宇認為,專賣店大多以連鎖的形式出現,這樣一者可以降低經營成本;二者可以樹立自己的企業形象,展示自己的商品特色而不受其它品牌的影響;三者則可以達到與顧客面對面的交流,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王立宇認為,與國外和國內大城市相比,青島的大型綜合超市、高檔百貨店、大型建材超市都已經基本達到消費需求,目前比較缺乏的是各種大中小規模的專賣店,如體育、玩具、電子產品、洗滌用品、化妝用品等專賣店。目前東部這種專賣店扎堆出現的現象是應該鼓勵的,它是對我市商業業態的一種補充和完善,而且今后應該在地域和品種等方面向更廣的范圍發展。本報記者李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