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巧
看得出來,王開敏是個十分執(zhí)著而又充滿激情的人,從少女時代起,她就喜歡將“母親”的話題放在“文化”的平臺上進行討論和剖析,因為她認為母親在家庭生活以及整個社會中都舉足輕重。她自己身體力行,將“母親文化”的理念不斷梳理并使之系統化,并在撫育兒子的過程中躬身實踐。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她的精心培養(yǎng)、教育下,兒子艾天經過層層選拔,被美國威斯里安大學錄取,并獲得18萬美元的弗里曼亞洲獎(全球最高獎學金),更重要的是艾天是個體格健壯、人格健全、活潑自信、合作合群的孩子,是個具有陽光性格和陽光心靈的青年。望著這個陽光燦爛的年輕人,哪個父母不為之心動呢?
王開敏用了18年的時間在兒子這塊實驗田上辛勤地耕耘,嘗試著探索出一套新的家庭教育模式,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她愿意把自己的育兒心得與教子收獲寫成文字與天下母親一同分享,這就是《架個天梯給孩子》一書。
通讀全書,我們不難發(fā)現王開敏對兒子艾天實施的是一種“人性化”的教育,人性化教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當全國上下千千萬萬家長在節(jié)假日里帶著孩子去參加課外培訓班、補習班時,王開敏堅持“我的孩子不培優(yōu)”。她試圖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探索出一種既能教育好孩子,又不讓他活得那么累的辦法,讓孩子童年有真正的童年,少年有真正的少年,不要活得那么壓抑。對孩子的教育以終身的幸?鞓窞槟繕耍购⒆幽艹蔀橐粋“完整的人”,使教育回歸到其自然的元素組合與排列順序:社會性、身體性、情感心理和認知能力。王開敏抱著一顆陽光之心,保持著陽光的心態(tài),培養(yǎng)了一個具有陽光性格和陽光心靈的孩子。這種回歸自然的人性化教育就目前的教育體制來說,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王開敏基本上做到了,她為我們開了個好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與其它家庭教育或素質教育類圖書不同,《架個天梯給孩子》試圖將通俗性與學術性、實踐性與理論性結合起來,既有別于流行的教學經驗談,又不同于專門的家庭教育學著作,使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較高的文化品位,在同類讀物中可謂獨樹一幟。通過本書,讀者不僅可以獲得教子成功的寶貴經驗,而且能了解到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
(《架個天梯給孩子》王開敏、周洪宇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