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视频一区二区_欧美日韩午夜电影网_色综合久久99_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播放软件

首頁 > 青島新聞網 > 城市連線 > 正文
日韓投資比青島等地還有距離 蘇州2004年力爭有大突破
青島新聞網  2004-01-05 09:05:55 新華日報

頁面功能   】【 小字】【 】【打印】【關閉

 

  走過2003年,在高平臺上快速發展的蘇州,盡顯“兩個率先”先行軍的風采,又一次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矚目的焦點。歲末回望,蘇州取得怎樣的業績?應對當前,面向未來,他們對新一輪發展又有何超前的戰略謀劃?——

  盤點2003年的蘇州

  蘇州上下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再次創造了一組組輝煌的紀錄。

  2003年,蘇州GDP達到2700多億元,同比增長17.9%;財政收入409.9億元,增長4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再創新紀錄,突破1400億元,增長72.2%,其中工業投入880億元,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位。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620億美元,其中出口303億美元,增幅均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一。新增注冊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達120億美元,70億美元,均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一。

  王珉用平靜的語氣報出這一串數字之后說,我們覺得2003年是蘇州歷史上發展最好的一年,但這要歸功于前四五年的投入,它為近兩年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從1997年開始,蘇州實際利用外資每年都在25—30億美元之間,2002年一下子升到48億美元,2003年達到了70億美元。固定資產投入也是如此,1997年已經達到400億元,2000年超過500億元,2002年增到800億元,2003年超過了1400億元。工業增加值2003年超過1200億元,工業總產值超過7000億元。這個盤子與前四五年引進外資和固定資產投入有很大的關系。2003年880億元的工業固定資產投入,對蘇州今后幾年的工業增長都將具有重大的意義。

  對于投資構成,王珉分析說,主要是兩塊,一塊是內資,全市2003年私營個體經濟的注冊資本已經超過100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30萬,上繳稅收占全市稅收的比重達24%,比上年提高4.5個百分點;私企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提高到24%。引進內資規模空前,到賬外地資本超過250億元,增長2倍以上。另一塊是外資,新增注冊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居全國前列,新增超億美元項目16個。這兩塊對蘇州的投資最大,政府投資相對要小得多,以20%—30%這個速度增長。總之,開放型經濟、民營經濟、規模型經濟競相發展,“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正在形成。當前也有不足,由于投資和工業的拉動太大,三產下降了3個百分點。

  蘇州的市屬國有(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在全省領先。到目前,94%的市屬國有(集體)企業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85家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全部完成轉企改制任務。

  決不能放棄發展的勇氣和信心

  針對當前土地開發過熱、貨幣信貸增長過快以及部分行業出現的重復建設等問題,國家在金融、稅收、土地等方面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政策調整。對此,王珉強調,宏觀政策調整,長期來看是必要的,但短期內將會對我市地方財力、企業效益和招商引資帶來一定影響。蘇州經濟外向依存度較高,因此經濟增長也隱藏著風險,交通、電力、土地、人才、資金等“瓶頸”將給今后的發展帶來制約。在這種情況下,蘇州決不能放棄發展的勇氣和信心。一定要全面辯證地看待和分析形勢,尋找契機,迎難而上,發展的勁頭不松,發展的速度不緩,發展的水平不降。

  王珉笑言,我們對2004年的發展很有信心,因為2003年投入這么大,肯定有產出。現在市里對下面有壓力有要求,比如民營經濟發展有個“騰飛計劃”。具體說,就是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入、上繳稅收占全市總量的45%,民營經濟占全省的份額達到30%左右,爭做江蘇民營經濟的“龍頭”。爭取全年新增私企1萬戶,個體工商戶2萬戶,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入、上繳稅收分別占到全市總量的25%和26%。

  王珉滿懷欣慰地說,現在我們市四套班子、全市上下精誠團結,心齊氣順勁足,這是最寶貴的。還有一個是一定要搞好廉政,我每次都講不要小看這個問題,比如土地運作,一定要陽光、透明,不能有“貓膩”。如果領導干部出一個大的案子,這個地方的經濟好幾年都緩不過氣來。

  不能輕言放棄工業化

  對于2004年大的發展思路,王珉說,仍然是以工業化和城市化帶動現代化,這個目標不能轉移。他強調,現在蘇州絕對不能輕言放棄工業化,這個要堅定,要統一思想。對蘇州來講,工業化在近幾年還是最大的重點,但工業化要提高水平,要搞新型工業化,要以信息化來帶動。

  工業化過程中要解決缺項問題。蘇州的IT、鋼鐵、造紙、石油化工、機械、紡織等行業都不錯,還會有更大的發展。我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但21世紀能領銜的工業項目一定要想辦法抓到手,比如說石油化工、鋼鐵、造紙、建材等。但是我們發現蘇州工業有一些缺項,一是機械制造裝備業,二是汽車,三是軟件產業。所以2004年在造船、汽車、飛機制造等方面都要加大力度,要把這些東西引進來,這些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工業。

  工業化過程中我們有幾個“兩手抓”,一是高新技術產業與新型傳統產業兩手抓,按照省委的要求,爭做江蘇沿滬寧線高新技術產業帶的“龍頭”,爭做江蘇沿江制造業基地的“龍頭”。二是在資本集聚上要內資、外資兩手抓,不但要大量吸引外資,還要吸引中國的內資、上市公司。民營經濟很有活力,要作為一個重點來發展。

  發展工業開始挑挑揀揀

  發展工業,土地使用和環境保護無疑是當前最為引人關注的焦點問題。王珉說,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充分注意到集約化使用土地,把環境保護好,把水變清,這方面的投入相當大。現在發展工業要挑挑揀揀。

  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提高管理水平。王珉說,蘇州在工業化后期一定要提高管理水平,不能再用那些很老的方法來管理。以前都按工業經濟指標來考察,你這個鎮長、鎮黨委書記工業經濟指標不完成,就不給你發獎金,他當然要拼命搞工業。一個鄉鎮,如果他一邊搞旅游,一邊又在抓工業開發小區,那是搞不好的。我們現在提出分類考察,對旅游區和山水比較好的區域不再考察工業經濟指標,而是主要考察環境保護指標和旅游服務業指標。不要你搞工業,只要你發展旅游服務業,周莊、同里、甪直、東山、西山就要搞好旅游業。當然有條件的可以搞一些標準廠房,標準廠房是集體來搞,然后把房子出租。但決不能把土地70年、50年地賣給人家造工廠。我們要靠旅游業收入為主,不搞環境保護,就要出問題。

  王珉說,要堅持節約使用土地。農民集中居住,原來有特色的自然村落要保護,自然的河道、路面都弄好。還有一類就是集中遷出來,形成新的社區,這種情況開發區比較多。他算了一筆賬,原來農民一戶一個宅基,集中居住以后6層樓、7層樓地砌上去,用地大幅度減少,如果有50萬戶農民這樣做的話,我們就能節約一二十萬畝的土地。

  城市化:提高管理水平

  城市化發展對城市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珉說,我們的管理水平遠遠沒跟上,還要向上海、杭州學習,向南京、無錫學習,提高管理水平。同時要大力發展和提升服務業,現在服務業水平還比較低。

  他介紹說,2004年要構建以特大城市為核心、中心城市為樞紐、小城市為基礎的區域城市框架,做好規劃。與此同時,要做大做強蘇州中心城市。蘇州要建東、西兩個副中心,一個是以金雞湖為中心,一個是以18公里的太湖大道為主軸。現在要增強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城市副中心的功能,用這兩個副中心來分流主城區人口。5個縣級市中,現在常熟、昆山、張家港全部拉開框架,2004年吳江、太倉也將全部拉開框架。2004年世遺大會對蘇州是個機遇,要做好這篇文章。現在城區有將近200億的投資,104個項目,2004年3月份開始逐步竣工。

  保護古城的原則不能變。現在對古城的保護力度還在加大,顏色風格、色調的定位是“淡、素、雅”和“灰、黑、白”。古城區周邊全部用統一格調的宮燈來亮化。2004年借世遺大會的機會搞好環古城風光帶建設,以后古城區的改造逐步推進。

  “四沿”發展不變,與上海“無縫對接”

  我們的“四沿”發展不變,王珉坦言,江蘇的沿江開發戰略在長江三角洲、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已經起了很大反響,這個戰略絕對不能變。蘇州2004年還將重點抓好沿滬、沿浙的發展,實現與上海的“無縫對接”。王珉解釋說,蘇州處在上海最好的輻射點上,上海對蘇州的輻射還有很大的空間。怎樣真正接受上海輻射?人流、車流的暢通是最大的對接,只有交通全面對接,才能全方位接受上海輻射。我們的沿江高速、濱江大道、204國道、209國道、滬寧高速、312國道、機場路、318國道、蘇滬浙高速、蘇滬高速等等,僅公路線一共就有來回64個線道跟上海對接。所以要高水平地做好沿滬和沿浙的總體規劃。只有做到與上海“無縫對接”,才能真正做到與上海接軌。很多上海大公司現在在蘇州發展,比如綠地集團,建了一個18萬人的居民小區,不在蘇州賣,只在上海賣。

  招商引資:到全國全世界去敲門

  面對外向型經濟增勢迅猛的勢態,王珉依然保持著特有的冷靜和理性。他說,首先是搞好規劃,要有一個高標準的規劃;其次是準備好載體,這個載體不光是要準備土地,還要注入集約使用的理念。現在全國各地土地供應都緊張,但是我們的載體已經超前規劃,道路、框架全部拉開,所以大量的外商向我們這里涌來。

  王珉特別強調說,蘇州還是要到全國全世界去敲門,我們的招商經是敲門敲出來的,不能坐在家里等。蘇州引進外資要解決地區差異的問題。臺資我們很多,現在韓國、日本許多大型企業開始向我們轉移,算下來日資企業有1400多家。當然與青島、大連、天津相比,日資和韓資的總量還有距離。2004年要力爭有一個大的突破。

  切切實實解決讓農民有資產有收入的問題

  在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三農”問題如何處理?王珉的回答是,要高度重視并切實解決好失地、失居農民的問題,使其有資產有收入。首先是380萬畝基本農田不許動,這個底線要確保。其次,要解決農民的低保、醫保和養老保險,低保和醫保蘇州實現了全覆蓋,養老保險覆蓋面達43%,到2005年我們想達到100%。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培養了大量的老板,富裕人群增長得很快,農民收入增加也比較快,但是一定要把最底層的低收入群體、困難群體的生產生活問題認真解決好。

  除三項保險“兜底”之外,蘇州在保證農民有穩定收入上進行了有效的探索。王珉介紹,蘇州部分地方已經提出農村要有“三有”,即有工作、有技能、有物業。農民失去土地后增加物業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分幾大塊,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如高速公路,讓農民參股;二是在拆遷中拆一還一,給農民自己居住100平方米左右,然后給他1套物業出租,或者是農民自己蓋標準廠房出租,每年分紅。1畝至少有800元的收入。因為前幾年操作不規范,蘇州也有一部分失地農民征地補償不到位,現在我們在做彌補,財政拿多少錢也要做彌補。經過幾年努力,我們要力爭把農民有資產、有收入的問題切實解決好。

  蘇州發展的“三大法寶”

  蘇州持續、快速而健康的發展勢頭令人鼓舞。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內在力量在驅動著這樣的發展?王珉分析說,蘇州學習“三個代表”、力爭“兩個率先”,在實踐中可以歸結到自己的“三大法寶”,即張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親商理念。不光要親外商,也要親內商,繼續加大外資的引進力度,大力加速民營經濟的發展。蘇州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將來,都要弘揚張家港精神,走昆山之路,同時融入親商理念。

  蘇州承載著我省“兩個率先”先行軍的重托,蘇州寄托著我省率先發展“排頭兵”的更高期待。從蘇州市委、市政府對工作著力點和發展思路的調整與定位上,我們感受到了決策層審時度勢的前瞻眼光,永不滿足的勇氣與堅忍不拔的信心。

  2003年的輝煌,必定成為蘇州又一個非凡發展的肇始。 記者周正榮 繆小星 金偉忻 任志強 嵇元 周錚 

頁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關閉

  ■ 發表評論
 
內容
 ■ 超級鏈接
·尋人啟示 家長心急如焚孫國棟速回
·省體彩中心 致彩民朋友的一封信
·海爾電視:開啟數字DVI,告別模擬VGA
·北京交大MBA學歷學位班熱招中
·英國北方大學聯合會碩士預科熱招中
·海信變頻空調獲中國空調節能貢獻獎
·2003年中國洗衣機品牌競爭力調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EMBA正在熱招
·金錨牌超盤表 一芯兩用一表難求
 

 相關鏈接:


 ■ 站內檢索

青 島 啤 酒
感品牌創造價值
百年青啤 盛世慶典
青島晚報新E代
陽光海健身會所
健康 陽光 海

新聞網簡介 會員注冊 廣告服務 幫助信息 版權聲明 魯ICP證 000149

青島新聞網讀者留言板 值班電話:86-532-2933059 傳真:(0532)29676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邮市| 北海市| 曲水县| 康乐县| 鄂托克前旗| 广宗县| 宁强县| 商洛市| 东兰县| 鄂州市| 武夷山市| 勃利县| 禹城市| 高尔夫| 方正县| 萨迦县| 综艺| 桦南县| 朝阳区| 鄯善县| 繁峙县| 余江县| 曲靖市| 漳州市| 廉江市| 威海市| 宁武县| 自治县| 彝良县| 乐陵市| 赤峰市| 东乡县| 梅州市| 日喀则市| 惠安县| 南靖县| 会昌县| 崇明县| 庆安县| 长子县| 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