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2003年是我市外貿出口不平凡的一年。全年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同比增長20%以上,是近三年來增長最快的一年。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五位。盡管如此,一些出口企業卻頻頻遭遇國外的“反傾銷”陷阱,給我市擴大出口增添了新的障礙和困難。
市外經貿局有關人士介紹說,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僅美國就對我國出口商品提起了近百起“反傾銷”調查,如彩色電視機、手推車、家具、工藝品、蠟燭等產品。
其中,在彩電方面,由于我市相關出口企業如海爾、海信等公司結構調整得當,有效地規避和化解了反傾銷帶來的負面影響,出口所受影響不大。但手推車等我市一些優勢產業則受到了較大的株連。在我市以泰發為龍頭的手推車行業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成為我國手推車行業一個重要的出口生產基地。據介紹,目前以泰發為主的13家手推車企業正在市外經貿局的積極引導下準備應訴。有關人士表示,勝訴的可能性較大。
市外經貿局副局長崔衛東表示,今后類似的“反傾銷”事件會越來越多,對我市的出口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市外經貿局將對此加以重點研究。他說,目前各企業在應訴時“單兵作戰”的模式成本太高,相關部門正力圖改變這種情況,市外經貿局計劃牽頭對各相關企業進行有組織的聯合,共同應訴,這樣,一家勝訴可使整體受益。
有關人士還介紹說,目前企業進行“反傾銷”應訴將有專門資金方面的支持。(呂巡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