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竟然同黨耍心眼
河南省新鄉市交通廳廳長曾錦城因受賄罪被判處徒刑15年。時隔兩年半,法院對曾錦城的判決仍在耳畔,他的繼任者張昆桐又以同樣的罪名被判處了徒刑,不過不是15年,而是無期。
曾錦城在當年因經濟問題被紀檢監察機關調查的時候,曾經做出了這樣的保證:“省委:我以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名義向組織保證,我沒有收人家一分錢,絕不做對不起組織的事,堅決維護黨的光輝形象,我永遠相信黨會實事求是的……”需要說明的是,這不是一般的文字,而是用血寫就的,是一封血書。然而,當一切都真相大白之后,人們終于從曾錦城身上悟出了一個道理:信誓旦旦的保證并不一定可靠,就連血寫的文字也可能是“作者”最后的“遮羞布”。
張昆桐不愧是曾錦城的繼任者。他不但繼承了職務,繼承了貪欲,還繼承了前任善于作“保證”的伎倆。他上任伊始,就向省委立下了保證:一定要吸取前任的教訓,下大力氣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并煞有介事地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讓廉政在全省公路上延伸。”事實上,他一面大講廉政,一面在背地里利用自己的職權大搞權錢交易,收受賄賂。在公安機關指控的37起犯罪事實中,發生在他任交通廳廳長的4年多的時間里就有20多起。所謂“接受教訓”、“保證廉潔”云云,不過是騙人的謊話。它“延伸”的不是廉政,而是貪得無厭。
保證,本來是一種承諾,一種信譽。作為“保證”的基礎和條件,只能是人格,當然對黨員來說還有黨性。文革期間曾經流行“向毛主席保證”,本意是最莊重、最嚴肅的一種保證,但后來被用濫了,最莊重的保證也就變成了最騙人的謊言。曾錦城和張昆桐的保證都是向省委立下的,而且是從共產黨員對黨的忠誠的角度立下的。這樣的保證,雖不似當年“向毛主席保證”規格那么高,可卻是面對面的。實踐檢驗的結果真是應了民間的那句大白話:“睜著眼睛說瞎話。”
保證一旦與謊話劃了等號,那保證也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了。下保證的人成了不講道德、不講信譽、毫無人格可言的無恥之徒,你還能指望他的承諾、他的保證能夠如約兌現嗎?按說,黨員的黨性可是夠崇高的了,以黨性做出的保證一定是神圣的,就是豁出命來也要兌現的。可千萬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一聽到有人以黨性作保證,你就對下保證的人肅然起敬,你就錯了,就快離上當受騙不遠了。為什么這么說呢?某些用黨性作保證,發誓要如何如何的人,他哪里還有什么黨性,他的黨性早就泯滅了,或者用老百姓的話說,早就叫狗吃了。就在他指天跺腳地起誓的時候,他心里想的只是怎么讓他人或組織上相信自己,消除他們的懷疑,以便自己更加輕而易舉、隨心所欲地貪污受賄、為所欲為。為了提高“保證”的信譽度,“黨性”當然是最好的金字招牌了。豈不知,他的所謂的黨性,就是怎么變著法地同黨耍心眼兒,像孫猴子一心要跳出如來佛的手心一樣,千方百計要逃脫組織的監督和黨紀國法的制裁。以這樣的“黨性”做出的保證,怎么靠得住呢?
只要有不道德的“良心”存在,只要有貶值了的“黨性”存在,就會有靠不住的“保證”、“不能兌現的“諾言”。曾錦城和張昆桐不過是其中的兩個代表而已。不過,此二人的出現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那就是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像職位可以繼承一樣,人的惡劣品質也是可以繼承的。所以千萬要當心,不要受“保證”的騙,特別是警惕受掛著金字招牌而又冠冕堂皇的“保證”的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