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直接從飲水機中取用純凈水已為廣大城市居民的消費時尚,但消費者往往把衛生要求集中在水本身的質量上,而忽視了一個更大的衛生隱憂———飲水機。
水處理專家李仲欽研究員告訴記者,飲水機如長時間不消毒或不清洗,機內的儲水膽會大量滋生細菌病毒,沉積污垢、重金屬甚至滋生紅蟲,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據廣東省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重點實驗室采樣檢測發現,在室溫條件下,飲水機里的水第一天菌落指數為零,到第十天居然攀升到了8000!
李仲欽研究員向記者講解了飲水機內產生“健康殺手”的原因在于飲水機的內部結構。飲水機通常是桶裝水的桶頸倒過來后放在飲水機的“聰明座”上,然后由機內的軟管將水導入兩個水膽內,其中一個是熱水膽,一個是冷水膽,這兩個水膽除了起到出冷熱水的功能外,它還可起到沉淀水中雜質的作用。人們通常不斷重復更換桶裝水,卻忽視了飲水機內膽還存有近1000毫升的水,這水中就會隱藏致病細菌,久而久之,自然便成了細菌滋生的溫床。不斷繁殖的細菌被人飲用后會引發消化、泌尿、神經系統等多種疾病。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污染源卻來自桶裝水的桶頸部分,因為這是與飲水機“聰明座”最緊密接觸的地方。一些廠家對瓶頸部分不嚴格消毒,密封性能不夠,甚至使用劣質瓶蓋,工人在運輸過程中,一提瓶頸,瓶蓋會脫開,使飲水水遭到二次污染。
專家告誡消費者,盡管市場上已有抑菌設計的飲水機出售或是部分飲用水廠開始為消費者清洗飲水機,但至關重要的是消費者應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新華社記者陳冀(新華社廣州9月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