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個省會(首府)城市國土空間總規出爐 哪些信號值得關注?
隨著2月13日國務院關于《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發布,全國27個省會(首府)城市(不含四個直轄市和港澳臺)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獲批復。未來10年,省會(首府)城市規模、定位已經明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藍圖基本明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完善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機制。健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度體系,強化規劃銜接落實機制,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基礎作用,增強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實施支撐作用。
這就意味著,國土空間規劃將在國家政策統籌中發揮基礎作用。在陸續批復的各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可以看出,中央已給予了各省會(首府)城市應有的角色和定位。這代表著各個城市將要發揮的作用和發展的方向。更預示著接下來,國家資源將向哪些地方傾斜,政策將更突出哪些導向。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批復中對不同類型的中心城市進行了明確分類,這體現出國家對區域協調發展的深度思考和戰略部署。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經濟的核心和引擎,將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專家:不同類型的“中心城市”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日前,紅星新聞記者梳理27個省會(首府)城市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批復。
在批復中,省會城市廣州定位為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
被定位為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有:杭州、南京。
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有:成都、西安、烏魯木齊、蘭州。
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的有:鄭州、太原,武漢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
貴陽為西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有:銀川、西寧。
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有:長春、哈爾濱。
呼和浩特為華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福州為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
此外,還有流域的中心城市,比如:長沙為長江中游地區中心城市,南昌為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濟南為黃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
省會城市在支持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沈陽的定位為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昆明定位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經濟的核心和引擎,將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區域和流域發展中,中心城市將依托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產業基礎,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和產業協同升級,推動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產業鏈。同時,中心城市還將通過其強大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儲備,為周邊地區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與發展支撐。在對外開放中,中心城市將成為國際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吸引更多國際資源和要素匯聚,提升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多數省會城市被賦予所在地區的科創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
在批復中,三個省會城市被確定為區域經濟中心,其中成都和西安被確定為西部經濟中心,武漢被確定為中部經濟中心。
四個城市被確定為所在區域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分別是杭州、南京、沈陽、長沙。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有:廣州、西安、武漢、杭州、成都、沈陽、鄭州、哈爾濱、烏魯木齊、昆明、海口。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有:拉薩、長春、長沙、合肥、濟南、福州、太原、蘭州、銀川、西寧、南昌、石家莊、貴陽、呼和浩特、南寧。
除此以外,廣州還被確定為科技教育文化中心,西安被確定為國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
同時,在批復中,被確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省會(首府)城市有:武漢、西安、拉薩、銀川、鄭州、長春、哈爾濱、昆明、長沙、太原、福州、呼和浩特、南昌、海口、濟南、杭州、成都、廣州、南京、沈陽。
▲武漢未來科技城
多數省會城市被賦予所在地區的科創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
比如,批復明確成都核心功能定位除了西部經濟中心,還包括西部科技創新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武漢則要發揮中部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對外交往中心以及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等功能。西安要發揮西部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先進制造業基地、對外交往中心以及國際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哈爾濱要發揮東北先進制造業基地、向北開放門戶、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國際冰雪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在數字經濟方面有兩個城市被賦予重大使命,其中杭州被確定為全國數字經濟創新中心,貴陽被確定為西部數字經濟創新基地。
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成都、廣州、鄭州排前三
根據自然資源部網站,本輪規劃落實加快超大特大城市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進超大特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
此外,本輪規劃嚴格落實國家和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下達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將其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
據了解,城鎮開發邊界是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劃定的,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完善城鎮功能、提升空間品質的區域邊界,涉及城市、鎮和各類開發區等。劃定城鎮開發邊界,設置擴展倍數、嚴控新增建設用地,可推動城鎮緊湊發展和節約集約用地,對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防止城鎮無序蔓延、促進城鎮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梳理,在省會(首府)城市中,城鎮開發邊界面積前三名排序為:成都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內。廣州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2135.00平方千米以內。鄭州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2074.69平方千米以內。
杭州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1647.90平方千米以內。沈陽和南京分別控制在1577.51和1492.53平方千米以內。
對此,朱克力表示,成都、廣州、鄭州的城鎮開發邊界面積位居全國前列并非偶然。這些城市作為區域內的中心城市,經濟實力雄厚、人口規模龐大、產業發展迅速,需要更大的城鎮開發邊界來承載這些發展要素。當然,需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實現城鎮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省會城市如何參與區域協調?
省會城市如何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批復中也有明確。記者梳理發現,省會城市與都市圈、城市群的區域協調成為重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區、長江經濟帶等區域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發達地區,這些區域也是我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落實自由貿易協定的排頭兵,在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將更加顯著。周邊省會城市要考慮如何深化與上述區域對接、合作,同時引領、輻射所在區域城市群發展。
以廣州為例,批復提出,廣州建設南沙新區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深化與香港、澳門協同發展,加強與深圳“雙城”聯動,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深化與佛山、清遠一體化發展,加強廣州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區域協同,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2021年9月19日,南天白云下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出入口大門標志
以貴陽為例,批復要求,協同推進西部大開發,鞏固提升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地位,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貴陽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區域協同,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以合肥為例,批復要求,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強合肥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區域協同,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對于福州,批復要求,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深化海峽兩岸交流合作,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強福州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區域協同,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對此,朱克力表示,國務院公布的國土空間規劃批復,對省會城市提出更為具體且深入的要求。省會城市不僅要積極融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還要求必須具備更強的區域協同能力和資源配置效率,以便在更廣闊的市場中尋求合作與發展。同時,省會城市作為區域內的“領頭羊”,需要帶動周邊城市群共同發展,要在提升自身經濟實力和產業競爭力的同時,完善交通網絡、信息平臺等基礎設施,促進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在區域內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從而形成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