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自貿片區加速建設高標準營商環境樣板區
青島自貿片區不斷加強營商益企發展環境打造,聚焦服務市場主體降本增效、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等——
加速建設高標準營商環境樣板區
利企惠民
營商環境建設永遠在路上。作為改革創新發展試驗田,青島自貿片區擁有“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先發優勢,近年來在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益企發展環境上不斷深入。商務部研究院產業所發布的青島自貿片區五周年建設發展情況評估報告認為,青島自貿片區注重提升制度供給與制度訴求匹配度,注重提升整體制度體系效能,注重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成為以制度創新解決實踐問題的榜樣。
當下,青島自貿片區正加快實施自貿提升戰略,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塑造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11月13日,位于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的荏原環境項目完成竣工驗收備案,當天就順利拿到不動產權登記證,實現“竣工即投產,完工即使用”。
“我們建立項目聯絡員制度,為項目提供服務專員,針對項目實際制定辦理流程‘菜單’。開工前對項目開展批前輔導、模擬審批,提前為項目開展規劃方案、施工圖等技術審查,將正式審批時間縮短為出證時間,推動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規劃建設二部審批服務辦主任李磊介紹,項目完工時則對項目全面實施聯合驗收制度,建立“驗登合一”工作制度,對于項目涉及的規劃、工程質量、消防等實行“統一受理、集中組織、一次驗收”,實現竣工驗收備案和不動產權證統一辦理。
荏原環境項目占地面積111.95畝,投資總額約1.2億美元,是日本獨資制造業實體項目,主要投資建設環保設備生產基地,經營節能環保鍋爐裝備、垃圾廢物焚燒鍋爐設備的生產制造及其產品配套服務基地。“前期我們拿到土地證的當天,就同步取得了施工許可證,實現了拿地即開工建設。后期在驗收階段驗收部門實現聯合驗收,現在完成竣工驗收備案當天拿到不動產權登記證,政府高效的服務模式大大增加了我們的投資信心。”荏原環境工程(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書營表示。
實現“拿地即開工”后,再實現“竣工即投產,完工即使用”,是青島自貿片區項目建設的“加速度”,也是片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縮影。這種以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為導向,以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和服務水平為主要目標的改革,貫穿項目建設全過程。
今年6月,青島自貿片區印發《推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免申即領”的實施意見》,實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免申即領”全覆蓋,將辦結時限從15個工作日內壓縮到了0.5個工作日。目前,片區內已有多個項目獲益,保障了“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工程”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推行“標準地+告知承諾”“建設用地雙彈性管控”“全生命周期用地清單制”等一系列制度創新成果,保障了青島自貿片區資源要素的精準匹配、項目建設的快速推進,為片區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
8月份,一份名為《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現代服務產業發展情況及建議》的調研報告出爐。文件由青島自貿片區聯合青島市工程咨詢院西海岸分院完成,先后與管委6個職能部門座談交流,深入實地踏勘片區現代服務業各領域龍頭企業18家,組織專家咨詢研討,歷時近3個月修改調整而形成。
這份文件總字數超過4萬字,系統描繪了片區完整的現代服務產業體系與空間布局,梳理存在的問題,剖析上海自貿區、蘇州自貿片區等的先進做法措施,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八方面發展建議。調研報告建議,針對青島自貿片區主導產業,構建“2+4”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包括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兩個引領性經濟形態,航運物流、新型貿易、現代金融和專業服務四個服務業主導產業,構建“兩核兩區”服務業空間布局,務實而精準。
花大氣力調查研究,精心培育產業生態,全力解決急難愁盼,使青島自貿片區的政策措施得到更多市場主體認可。“菲爾斯特物流是土生土長的自貿區企業,2010年我們在青島保稅區注冊成立。公司營業額從2011年的450萬元發展到2023年的5億元,離不開青島自貿片區為我們營造的優良成長環境。”青島菲爾斯特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智謀表示。
開通自貿全鏈幫端口,線下布局政務服務大廳幫辦代辦專區,實現規劃建設、企業準入、社保醫保、財稅金融等440余項審批事項全覆蓋;打造國際貿易金融服務中心,提供一站式融資服務;搭建法律會客廳,打造“三庭一站四中心”,提供13大類、44種細分領域的常見法律服務……青島自貿片區管委通過搭建“片區管委+駐區職能部門+企業服務平臺”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機制,圍繞企業從初創到成熟及轉型的全生命周期,瞄準企業發展難點、痛點、堵點,致力培塑青島自貿片區營商環境服務品牌。
這個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服務涵蓋企業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轉型期五大周期,提供招商選址、注冊拿地、工程建設、投產準備、投產運營、轉移退出等全套服務,聚合商協會、學會、高校、金融、法律、財稅、知識產權、大數據、企業家才能等全要素資源,努力向著市場主體期望的模樣“生長”。截至目前,累計服務市場主體10.6萬余次。
構建產才融合新生態
不久前,在青島自貿創新研究中心支持推動下,片區企業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與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簽署校企合作協議,正式建立“訂單班”。“訂單班”以培養汽修專業人才為核心,在汽車生產制造、維修質檢及物流配送等領域開展專業課程和生產業務的深度融合,為片區培養高素質勞動者與技能型人才。目前,學院首批學生已順利進駐企業。
通過“訂單班”引育人才,是青島自貿片區推進產才融合的一個案例。近年來,青島自貿片區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通過政策賦能,引導推動片區企業與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菏澤職業學院等高校開展“訂單班”合作,靶向引才育才,實現產業與人才同頻共振,以人才支撐片區新質生產力培育,推動先進制造、集成電路等主導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青島自貿片區聚力深化產才融合,疊加政策比較優勢和人才服務優質供給,加快“區、校、企”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放大產業發展與人才集聚的“互促效應”,逐漸構建“產業引聚人才、人才賦能產業”的發展生態。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青年科技人才需要站上“C位”。9月,《青島自貿片區青年科技人才評價認定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人才評價認定導向,更好讓青年科技人才推動產業發展、激發區域活力。
《辦法》以獲評“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稱號的313家創新型企業為主體,以人才實際貢獻為評選導向,由企業自主制定評選方案開展人才選拔工作。在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孵化過程中把創新型企業“置頂”,設立總額800萬元的專項資金,給予企業每人5萬元至15萬元的育才獎勵,更好鼓勵企業發揮引才用才主體作用、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同時,《辦法》拓寬人才評價認定標準,建立多元化評價認定指標數據庫,推動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破層出圈”。對經認定備案的青年科技人才,則可通過“免申即享”方式獲得自貿菁英卡(碼),憑卡(碼)可享受醫療、餐飲、住宿、娛樂、教育及文化活動等6大類17方面的服務,進一步提升青年科技人才獲得感。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記者了解到,青島自貿片區正在起草制定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聚焦服務市場主體降本增效、促進科技創新發展、優化統籌全域協同機制,劍指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全國功能區最優營商環境,加速建設高標準營商環境樣板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