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必須打贏的算力戰爭!青島重裝上陣,下一盤大棋
沒有算力,就沒有AI產業。
人工智能是青島市重點發展的產業。如何不斷優化升級算力基礎設施布局,進而助推全市AI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5月24日上午,青島市算力發展大會舉行,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波出席會議并致辭。會上透露了青島今后三年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思路以及不斷完善算力布局的最新進展。
算力調度服務平臺上線,全市算力“一張網”加快推進;發放算力券、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啟動中國算力平臺(青島)首個城市節點……持續提升的算力服務能力和持續強健的算力資源將支撐青島AI產業加速跑。
根據規劃,青島將在產業規模壯大、頭部企業引進、創新能力提升、場景生態優化等方面進一步發力,加快培育“高算力+強算法+大數據”的產業新生態,全面提升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發展能級,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區。
會議現場。
01
算力升級,產業進位
不遺余力謀劃算力布局的背后,是青島推動人工智能產業不斷提質增效的決心。
自2019年獲批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以來,青島全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產業營業收入超過680億元,同比增長34%,“一核兩翼多點”產業布局初見成效。
如今,伴隨著大模型時代的到來,青島人工智能產業也步入發展新階段。會上發布的《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正是青島面對產業新機遇,所明確的今后三年全市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以及保障措施。
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加速崛起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高地。
根據《行動計劃》,青島將以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線,大力實施算力設施“強基”、算法模型“鑄魂”、數據要素“提質”、核心產業“固鏈”、創新平臺“領航”、產業生態“聚力”、場景應用“賦能”七大行動。
算力被放在重點任務的首位。青島將統籌布局智算中心,加快建設曙光、移動等智算中心和海洋高性能混合算力平臺;按需部署邊緣計算中心,支撐工業制造、金融服務等低時延業務應用;統籌調度算力資源,加快形成全市算力“一張網”,打造集通算、智算和超算為一體的算力支撐體系,努力實現2024年全市智能算力規模達到3300P、2025年達到1萬P、2026年達到1.2萬P的建設目標。
算法模型是人工智能的“靈魂”,決定了系統如何理解和處理海量的數據。青島將在海洋、城軌、港口、金融、政務、醫養等重點領域加速布局,支持企業共建大模型實驗室和公共訓練基地,培育一批大模型應用創新解決方案,打造全球領先的海洋大模型體系和細分行業領先的垂直大模型體系。
數據是人工智能的“燃料”,豐富的數據能讓算法模型更好地理解和識別各種模式。青島將統籌全市數據資源,推動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按需匯聚、有序供給。探索企業數據資產化新路徑和交易運作機制,鼓勵企業開展數據采集、清洗、標注、質檢等業務,做大數據產品供應和交易服務市場。
此外,青島還將進一步推動集成電路、高端軟件、智能終端等新興產業與人工智能產業協同發展,加快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構建開放產業生態,開展多樣化賦能應用。
02
打破“孤島”,算力成為新型“水電”
建設并上線青島市算力調度服務平臺,是青島持續優化算力基礎設施,不斷提升算力服務能力的重要舉措。如果說此前多點布局算力中心是青島算力建設1.0階段,那算力調度服務平臺的上線則標志著青島算力建設步入了2.0階段。
青島市算力調度服務平臺上線。
打破算力孤島,對眾多算力中心的算力資源進行統一管理、統籌調度是當前整個行業推動算力進一步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去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多部門聯合發布相關文件,提出將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通過網絡連接多源異構、海量泛在算力,促進全國范圍內各類算力資源高比例、大規模一體化調度運營,實現算力靈活供給、服務智能隨需。
算力網的提出,直擊當下算力發展“痛點”。當前,算力建設存在資源分散、系統多樣等問題,由于缺乏統籌調度,導致算力供需不均,甚至“冰火兩重天”現象。站在用戶角度,當需要使用算力時需匯總市場零散數據,算力感知獲取成本較高。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蘇州等城市也均加快謀劃建設市級層面的算力調度平臺。
根據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對全市算力發展情況的梳理,經過近兩年加快建設,青島算力規模全省領先,擁有基礎電信運營商主導、企業主導、行業機構主導的多種算力服務資源,算力資源豐富。全市算力調度服務平臺上線后,將加快推動全市算力資源池的統一納管和編排調度,逐步實現用算力像用水電一樣便捷、低價,一開龍頭或閘門,就能直接把算力流到需求方,實現“一點接入,即取即用”。
目前,平臺已成功接入青島國實集團、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青島移動、青島聯通、青島電信、青島“海之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六家算力中心,匯聚算力規模2300P。
同時,青島也積極接入全國統一算力服務大市場,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啟動中國算力平臺(青島)城市節點。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算力平臺逐步形成了基礎設施登記、網絡監測、資源匹配等平臺能力,加快推進全國算力資源調度。建設城市節點,將有利于我市形成完善的算力產業生態鏈,提升算力供需匹配、算力接入調度等服務能力,拓展算力應用領域和范圍。
03
發放“算力券”,讓算力更普惠
算力,最終要為企業所用。如何進一步調動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應用算力資源的積極性,為人工智能開發應用注入更多活力,也是當前業界關注的焦點。
根據今后三年的青島人工智能產業行動計劃,青島正安排通過每年發放“算力券”的方式,降低算力使用門檻,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購買、租賃算力服務,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
當前,提供普惠算力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營商環境的重要加分項。無論哪個城市,只要招引人工智能企業,首先看的就是有沒有算力支撐。發放“算力券”,用于補貼“算力消費”是當前全國各地的重要舉措之一。如成都每年發放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算力券,用于支持算力中介服務機構、企業、高校等使用算力資源;蘇州每年發放總額不超過2000萬元算力券,對使用蘇州公共算力服務平臺智算服務的本市企業給予補貼。
青島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
目前,青島重點研發的大模型產品已超過20個,創新奇智的“奇智孔明”、海爾智家的HomeGPT、賽輪的“橡鏈云聊”等垂直大模型在工業制造、智能家電、橡膠輪胎等細分行業率先落地。在行業應用上,近年來,青島以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為契機,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場景應用試點示范,7個場景入選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智賦百景”和“5G+工業互聯網”典型場景,18個場景入選省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更加普惠的算力將助推青島加速以AI賦能千行百業。根據規劃,未來青島將聚焦工業制造、智慧海洋、現代農業、交通運輸、醫養健康、智慧教育、文化旅游、社會治理8個領域,加大場景開放力度,開展多樣化賦能應用。
立足當下,共創未來。以AI為支點,青島將開啟經濟社會發展新紀元。
作者 |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