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城陽:打造博士后人才創新創業強磁場
青島新聞網5月23日訊(記者 任俊峰)為進一步優化博士后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博士后人才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的生力軍作用,近年來,城陽區圍繞貫徹落實青島市“人才強青”意見及有關規定,深入實施博士后青年人才聚青創新創業計劃,持續加大引才力度、搭建發展平臺、優化服務生態,著力打造博士后人才創新創業的綻放之地、青年人才近悅遠來的理想之城。
提供多角度引才方案,展現“廣納英才”的真摯誠意
“博士后們在創業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城陽區提供的熱情幫助對我們的創業成功至關重要。特別是通過參加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我們學會了從產業化角度來思考問題和展示項目,獲得了專屬的政策優惠支持,最終順利落地在城陽,促進了我們產品的快速產業轉化。”唯可生物創始人何峰博士說道。
城陽區打造專屬化政策支持,提供“平臺+人才”雙向激勵,制定《城陽區促進博士后創新創業實施細則》。聚焦搭建平臺、吸引人才,為博士后站(基地)最高一次性提供100萬元設立資助,向人才累計發放最高35.6萬元的安家、生活資助,著力建好“鳳凰巢”,解除“后顧憂”。拓寬多樣化聚才渠道,推動“請進來+走出去”聯動引才,打造“項目帶才”“企業選才”的博士后特色引才模式。擦亮“中國·山東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品牌,連續五年共計邀請來自169所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的4200余個優秀博士后人才帶項目走進城陽,儲備優質博士后人才創新創業項目156個。開展常態化校企合作,深化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數十所高校戰略合作,常態化組織物元半導體、海利爾藥業等區內重點企業走入高校,圍繞產業開展精準匹配、定向引才,吸引176名博士后等高層次人才落地城陽。
打造高質量創業平臺,搭建“各得其所”的廣闊舞臺
“園區以高端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業項目孵化加速為重點,為人才提供產業孵化、產業加速、人才公寓等載體空間,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一站式創業服務,讓高層次人才成長有平臺,鍛煉有舞臺,爭優有擂臺,為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轉型升級持續賦能。”博士后創新創業園負責人王寶剛介紹道。
城陽區不斷厚植創業平臺土壤,高標準建設全省唯一的“山東省博士后創新成果轉化基地”——青島國際博士后創新創業園,試點打造全國首家“博士后站+博士后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創投風投機構”創業孵化平臺聯運機制,配套升級定制化扶持舉措,在三年免收人才廠房租金的基礎上,對優秀創業項目再提供兩年最高50%的租金優惠。園區累計集聚博士后創業企業154家,累計獲融資總額達到5.2億元,已成為博士后人才創新創業的省級標桿載體,聚集較強的創新創業勢能。
同時,城陽區堅持構筑創新平臺高地,發揮全區21個“國字號”、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引領作用,加速打造博士后人才創新平臺載體,構建新型“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模式,推動在院所、企業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基地)等各類博士后創新載體19個,建設各級技術創新中心268家,培育蔚藍生物等4家單位入選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獲上級支持3200余萬元,為博士后人才創新創造提供堅強支撐。
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涵養“如魚得水”的宜人生態
清華大學博士后、北辰先進循環科技(青島)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濤說:“公司創立之初獲得由城陽區引導設立的里程碑人才創業基金的天使輪投資,幫助我們度過創業初期缺資金的艱難時光。隨著公司發展壯大,公司生產場地受到限制,區屬國企平臺公司為我們代建2萬平方米的生產廠房,為公司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公司已經完成Pre-A+輪融資,正邁入嶄新的發展階段。”
城陽區打造一站式“人才超市”,采用“政府+市場”雙輪驅動模式,聚力建設城陽區人才協同創新賦能中心,線上整合集聚人才政策、載體支持等九大類890項資源發布微信小程序,線下引進14家金融支持、科技服務等領域市場化賦能服務機構提供定制化服務,構建起線上線下協同賦能體系,全方位、全周期滿足博士后等高層次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城陽區組建立體式賦能隊伍,遵循“信息共享+協作高效”的服務理念,成立涵蓋人社、科技、工信等30個區直部門、8個街道的人才賦能服務專員隊伍,搭建起“區委領導、組織部門牽頭、區直部門負責、街道配合、區屬人才公司運作”的五級聯動、整體推進的服務架構,累計為慕沃科技、北辰循環、極致創新等博士后創辦企業“一對一”定向解決生產場地不足、資金短缺、人才住房等實際需求195項,切實打通博士后創辦企業發展的“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