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入海口段治理工程進入環評階段,將對7公里河道實施清障
近日,青島市大沽河入海口段治理工程(一期)環境影響評價進行第二次公示。根據環評,這一工程范圍自青蘭高速至入海口,全長7公里,主要建設內容為河道清障,主體工程施工期計劃8個月。
大沽河古稱“姑水”,發源于招遠市東北部的阜山,在萊西市道子泊村進入青島地區,在上合示范區和高新區西片區之間注入膠州灣,干流全長199千米,是膠東半島最大的河流。其中在青島市轄區內的流域面積為4781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45%,是青島市一條主要的防洪、排澇河道,被譽為青島市的“母親河”。
大沽河流域規劃采取“上截、中蓄、下泄”等防洪措施,構建大沽河干流“庫堤結合、蓄泄兼籌、科學調度、安全高效”的防洪體系。隨著大沽河流域青蘭高速上游2座大型水庫、13座中型水庫以及沿線梯級蓄水構筑物和兩岸堤防工程的建設,大沽河防洪庫容已達到1.08億立方米/秒,河道的槽蓄量也顯著增加,大沽河流域“上截、中蓄”的防洪格局已基本形成。
而大沽河入海口段作為大沽河防洪體系的關鍵河段,承擔著全流域洪水下泄的重要功能,尚未經系統治理,河道內滿布蝦池,洪水下泄能力嚴重不足,已成為限制大沽河洪水下泄,影響大沽河防洪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青島市水務管理局計劃開展大沽河入海口段治理工程,計劃對工程內容分二期實施。
大沽河入海口段治理工程(一期)計劃總投資為24166.29萬元,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河道清障,保持子槽原有形態,對青蘭高速至入海口段長7千米河道右岸堤防與左岸海岸線、原東風鹽場西大壩之間區域以及林地區域進行清障,船廠、碼頭和停泊點及其通行道路周邊20米保持現狀,林地區域、蝦池區域、土堆區域進行清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