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國企改革“青島方案”來了!七個專項工程“劃重點”
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迎來關鍵之年、攻堅之年。
13日上午,青島市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擴大)會議暨青島市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實推進會議召開。
會議現場
實施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是黨中央繼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后,在國資國企領域作出的又一重大部署。青島從去年開始啟動相關改革任務,今年2月5日正式印發實施《青島市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
此次會議,圍繞深入貫徹落實“青島方案”進行了再部署、再動員。會上提出青島市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在增強國企服務國家省重大戰略和全市發展戰略的功能作用、推動國企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上取得“三個明顯成效”。
精準把脈、定向攻堅。青島將通過落實實施七個專項工程,確保2024年完成70%以上改革主體任務,2025年全面實現既定改革目標,推動全市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在全省、全國“走在前、開新局”。
01
適應新要求,要有新擔當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頂梁柱。
在上一輪地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期間,青島市三年考核均獲評最高等級A級,在全國省級國資監管機構中位居前列。截至2022年底,市直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實際上繳稅費分別較2019年底增長43%、56%和38%。
發展永無止境,改革未有窮期。應該看到,一些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仍需進一步破解。新征程已開啟,國有企業須適應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扛起新的使命擔當。
2023年6月和10月,中央、山東省相繼印發方案,全面啟動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青島是國資大市,中央和山東省對青島寄予厚望。青島市國資委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起草“青島方案”,并同步啟動推進有關改革任務,“施工圖”和“實景畫”逐漸清晰。
青島澳柯瑪控股集團聚焦制冷等溫度控制領域技術優勢,攻克中國極低溫領域“卡脖子”問題。
截至2023年底,青島市直企業資產總額首次突破3萬億元,達到3.06萬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900.3億元、利潤總額387.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2%、6.5%、13.2%。在深化提升行動的開局之年,青島的國企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
02
圍繞國之所需,強化功能使命
按照頂層政策設計,上一輪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側重于“三項制度”、公司治理、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等體制機制性改革;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要聚焦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等功能使命性改革。
“青島方案”聚焦國之大者、圍繞國之所需,落實市委十三屆四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十個提質增效”部署,強化全市國資系統“打頭陣、當先鋒”意識,在鞏固拓展三年行動成果的基礎上,厘清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點——
圍繞增強核心功能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提升企業價值創造能力。
青島國信集團堅持把海洋產業作為第一主業做強做優,通過三條曲線構建集團海洋產業的新發展格局。
落實好“青島方案”,要堅持因地制宜。青島市根據城市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明確了未來的國企改革工作重心——
在產業發展方面,以青島市傳統優勢制造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推動構建全市現代化產業體系;
在科技創新方面,以完善企業創新機制和加大多元化研發投入為手段,提升企業創新發展能級;
在支撐城市建設方面,以服務社會民生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為重點,落實城市發展戰略;
在國資監管方面,不斷加強企業管理,強化風險防控體系建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同時,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性改革,為推進功能使命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03
謀劃七項工程,逐一定向攻堅
新一輪國企改革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改革特點,更加突出使命導向、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都在加速布局新一輪國企改革,瞄準全面推進相關改革成果制度化、長效化、實效化發力。
乘勢而上,青島市對新一輪國企改革重點和工作重心進行歸納、提煉,結合更好發揮城市自身比較優勢,計劃實施七個專項工程。其中,每個專項工程都提出了工作目標,條目式列出共計91項主要任務。同時,把工作臺賬作為改革任務落地落實的具體路徑,制定了281項工作措施,明確了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新一輪國企改革,青島正探索“精準把脈、定向攻堅”——
實施現代產業體系培育提振專項工程,在產業培育發展和轉型升級方面見實效。推動全市國企提振優勢產業“鍛長板”、培育新興產業“補短板”。鍛長板方面,發揮我市工業互聯網平臺優勢,推動白色家電、啤酒飲料、化工機械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向產業鏈高端邁進;補短板方面,引導支持市直企業通過投資建設、并購重組、產業協同和基金培育等方式布局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起勢、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比逐年提升,2025年市屬企業力爭達到10%。
青島啤酒在即墨藍谷新建研發創新基地,打造生物發酵領域國際一流研發平臺。
實施城市建設社會民生服務提檔專項工程,在匹配城市發展戰略方面見實效。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機制推進功能性改革,提升國有企業保障城市運行、服務社會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到2025年,市屬企業在重點領域的資產總額占比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
實施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專項工程,助力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強化國有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導地位,打造校企合作的創新聯合體,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促進產學研有效貫通和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到2025年,市屬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4%、部分企業達到5%以上,國有企業重點行業研發人員占比達到7%。
實施創建公司治理示范企業專項工程,在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方面實現新突破。健全完善企業董事會建設,著力提升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到2025年,力爭2家國有企業進入世界一流企業國家培育庫,打造10家以上行業一流企業。
實施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專項工程,加快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推動全市國有企業深入推進勞動、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員工能進能出、管理人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機制。
實施國資監管效能提升專項工程,推動以管資本為主的監管體制更加健全完善。堅持授權與監管相結合,放活與管好相統一,推動國資監管與公司治理更好銜接。
實施黨建統領國企改革發展專項工程,在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試驗方面創“青島模式”。全面加強市屬企業黨的建設,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治保障。搭建“公司+基金+協會”的集成創新平臺,服務青島全域各級各類國企改革發展,打造“政策引領、人才導向、基金賦能、協會助力、平臺集成”的綜改試驗“青島模式”。
青島地鐵集團突出提質增效,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青島”。
改革關頭勇者勝。牢記國之大者,青島國資國企要有敢啃硬骨頭的決心,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把國企改革工作推向深入,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澎湃新動能、打開新空間。
作者|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