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400部!微短劇風起,青島乘勢而上
在2023年一路“狂飆”之后,2024年,微短劇駛向精品化內容生產快車道——
年初,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關于開展“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通知》,微短劇行業插上“文旅+”的翅膀。
前不久召開的青島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中也提出,要聚力做強做優文化旅游業,放大青島文旅資源稟賦優勢,做精文旅項目和節慶活動,創新文旅新興業態,切實提升文化旅游品質。
東方影都
而僅用半年時間就“晉級”成重要時尚影視品類的微短劇,勢必將在青島文化旅游市場創新發展過程中提供新興力量。在西海岸新區近日發布的《支持青島影視基地高標準建設的若干政策》中,就針對微短劇提出了相應扶持政策。
記者采訪多位業內人士分析,青島有志于抓住這一影視新風口,預計在2024年生產400部微短劇,初步形成西海岸東方影都、城陽原流亭機場航站樓短劇基地、即墨天泰山藝文小鎮三大微短劇創作基地。
不問出處,只看水準。在微短劇賽道上,青島是起點,是賽道,也是選手;短視頻巨頭、網劇公司、協拍團隊、影視制作人等紛紛入場,形成了從創作基地、創作團隊、優惠政策到推廣平臺多層面互動的局面。2024年,青島微短劇行業迎風突進,應時而變。
01
微短劇,這么香
所謂微短劇,每集1分鐘,10集后開始付費,看100集大約充值百元左右,故事劇情從早期的霸總、戰神、贅婿、婆媳逐漸發展為青春勵志、國韻古風、家庭共情、時代旋律、都市職場五大主題。從去年開始,微短劇異軍突起。經過大數據篩選后,“刷不到的觀眾就是刷不到,刷到的觀眾幾乎會瞬間沉迷”,很多微短劇受眾坦言:明知道劇情“狗血”,但仍然會充值看100多集。
從去年6月起,即墨天泰山藝文小鎮影視運營負責人劉新云就發現微短劇劇組激增,每月都有4到8個劇組入駐,勢頭一直持續至今。制作人藍法凱在藝文小鎮拍攝了海外微短劇《Cruel Love》,這部劇主打復仇主題、懸疑風格,邀請電影《卡爾·馬克思》的外籍演員擔任主演。在制作方看來,青島拍攝地的建筑風格具有歐美風情,配套齊全,相較于在海外取景拍攝來說,青島的取景拍攝成本大大降低,更適合打造面向海外市場的精品短劇。
東方影都動作捕捉棚
青島各個頭部短視頻公司早早意識到了微短劇的創作熱潮來襲。古麥嘉禾總經理于愛山介紹,ROI(投資回報率)是微短劇行業的重要指標,盈利的微短劇ROI需要超過1.2.一部微短劇成本已經由30萬左右普漲至七八十萬左右,投流推廣成本能達到數千萬,而熱門劇往往能實現充值破億的佳績。
今年春節期間,微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憑借拍攝周期10天、首日充值突破2000萬的驕人數據轟動業界,該劇單日流水過億的成績放到電影圈也毫不遜色。今年2月,隨著《你好,林老師》《女巫請睜眼》等劇作推出,古麥嘉禾、杠上開花等“青島勢力”已經進入了創作高產期。古麥嘉禾“我是名偵探小宇”打造的抗美援朝主題單集更是取得不錯的口碑。
02
三大基地,各具特色
隨著接受度提升,微短劇的出品方已經由MCN機構向專業影視公司轉移,從產量、質量到營銷都有顯著提升。業內預計,今年青島微短劇產量將達到400部,初步形成三大微短劇創作基地。
在西海岸新區,東方影都創客中心實景棚吸引了眾多微短劇劇組入駐,得益于西海岸影視產業“一站式服務平臺”,影視企業對拍攝資源協調需求可以得到滿足。西海岸新區豐富的片場、道具庫等資源精準匹配了微短劇的拍攝需求。“西區片場”“有道有具”兩個標準化的小片場各有特色,“西區片場”的影棚可以現場搭景,而“有道有具”的特點是搭建了現場場景,包括有年代戲場景、別墅場景、醫院場景,劇組入駐就能拍攝。
后續,西海岸新區計劃將藏馬山打造成一個微短劇拍攝基地,聯動藏馬山周邊的藏馬老街、阿朵花嶼等特殊場景,接拍全類型影視項目。
航拍流亭機場
在城陽區,原流亭機場航站樓搭建了短劇基地。這一場地曾接拍過《流浪地球2》《萬里歸途》等電影,憑借稀缺的機場外景,再加上飛機機艙、醫院等特制場景,基地吸引了現代題材微短劇入駐,尤其流亭機場附近交通便利,周邊配套成熟方便,對劇組有著獨特的吸引力。
在即墨區,天泰山藝文小鎮已經成為微短劇拍攝的熱門基地。這里擁有高爾夫球場、別墅、民居等多個場景。基地與當地化妝培訓學校、群演公司有密切合作,方便調配影視服務資源,可以為劇組提供一站式服務,尤其適合拍攝海外題材的微短劇。
從劇本研發、器材調配、組建團隊到拍攝制作、后期特效,青島在影視創作領域的經驗都可以“平移”至微短劇領域。《青島西海岸新區支持青島影視基地高標準建設的若干政策》公布后,寧波市微電影協會公眾號以“青島補貼提前:開機給、殺青給,映后再給”為題全文轉發,從另一側面展現了青島對影視項目落地的吸引力。
03
精品之路,多元發展
“微短劇即將爆發”,這是2024年影視制作人的共識,春節期間《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爆紅驗證了這一預測。然而,爆發后的微短劇面臨著同質化的現象,各個公司出品的微短劇情節雷同嚴重,多元化、精品化、國際化已經成為微短劇行業的發展趨勢。
八大關
在出海短劇領域,青島有著深厚的海外劇制作基礎。獨具特色的歐式建筑風貌,成熟的影視制作經驗、豐富的演藝資源促成了海外微短劇的持續產出。制作人藍法凱認為,今年的短劇出海,目標已經從東南亞、北美轉向日韓、歐洲,尤其日韓細分市場的微短劇市場亟待破冰。相較于國外微短劇15萬美元左右的制作投入,在青島大約用一半的成本就可以完成拍攝,這也讓海外微短劇成為下一步創作突破口。
在文旅短劇領域,青島榮喜文化傳媒負責人龐志剛非常看好“文旅+”與微短劇的結合。龐志剛之前拍攝過講述鄉村振興的微電影,今年,他計劃將網絡電影改編成微短劇,同時滿足西海岸影視扶持政策里對微短劇的獎補條件。去年,一部熱劇《去有風的地方》帶火了云南旅游,該劇順勢衍生了微短劇《我的歸途有風》。結合青島眾多熱門影視作品,打造帶有文旅訴求的精品劇,也是2024年微短劇創作的主流方向。
在精品化微短劇方向,業內比較看好科幻類、行業類微短劇的發展后勢,新興的醫療類、體育類微短劇有望打破微短劇同質化創作套路。青島有著科幻大片的拍攝基礎,從高科技影棚到物理特效、動捕拍攝團隊一應俱全,科幻類微短劇期待一部破圈之作。
“帶著劇本來,帶著作品走,后期制作一站式完成”,這是青島對于影視產業的愿景。從電影、劇集、短劇、微短劇、短視頻,影像消費的品類概念一路“拆解”,而影視創造的每個新契機都有青島的“功夫起手式”:起風了,青島正在風口。
作者|米荊玉 攝影|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