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地鐵來了!全國首條全自主TACS線路將在青島地鐵6號線投入商用
同樣是疾馳的地鐵,這列列車卻沒有駕駛室,從頭到尾都是車廂。9月16日,由青島地鐵集團主辦的列車自主運行系統 (TACS)示范工程全場景運行及功能展示會在青島召開,50余家城市軌道交通企業、大型軌道交通設計院以及10多名行業知名專家走進地鐵6號線地鐵車廂,體驗不一樣的感覺。
“自動駕駛”地鐵列車車廂頭尾沒有駕駛室,只有兩組儀表盤。
7年歷經1000多項測試
全國第一條城軌交通智慧地鐵示范線,青島第一條無人駕駛線路,行業第一條核心技術采用TACS的正式線路……因為TACS的應用,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將在國內實現多項突破,拿下多個“第一條”的榮譽,成就“滿級”地鐵。
早在2015年,我國為了提升在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推進自主創新,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向全行業征集創新課題。青島地鐵集團聯合中國中車、富欣智控、中興通信等企業,共同申請了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的課題研究。2016年,課題獲得中城協批準成為協會的示范工程,并于2017年正式成為了國家重點領域的國家級示范工程。
今年7月20日,0619次電客車從橫云山路站緩緩駛出,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全線TACS動車調試順利啟動,為全線試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獲批示范工程到全線動車調試,7年的時間里,項目歷經了1000多項試驗室模擬測試、試驗線實車測試,并在全國率先利用正式線路(青島地鐵1號線)開展工程驗證。TACS從一個理念、一個課題,照進了中國城軌人的現實。TACS技術在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的工程應用,讓很多典型場景和功能在項目上得到進一步驗證和優化,從而形成TACS行業裝備技術規范及運營技術規范。
本次展示會的舉行,標志著全國首條全自主TACS線路即將投入正式商業應用,TACS即將迎來城軌交通行業全面推廣的浪潮。
可減少設備量維護工作量
作為一項國際領先的列車運行系統,TACS將給青島地鐵6號線一期帶來在智能操控方面實質性的飛躍。對于普通乘客來說,最直觀的變化就是,這條地鐵的列車上沒有駕駛室,更沒有駕駛員,但在乘客視線之外,TACS的智能可謂“滿級”。
展示會上,與會軌道交通單位代表和行業專家登上了6號線TACS列車,體驗了列車自主運行系統的各種運營場景及功能,共同見證了TACS示范工程的全場景運行。
青島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TACS將從四個方面帶來創新示范:一是通信方式創新,采用安全高速的LTE—M信息傳輸平臺,實現“車到車”通信;二是系統架構創新,打破“車到地到車”控制架構,減少地面設備,簡化軌旁功能;三是系統融合創新,列控、牽引、網絡、制動、防撞等車載控制平臺深度融合,優化列車控制邏輯、降低列車控制復雜度;四是運行方式、控制方式創新,以列車為主體的核心控制方式,實現列車自主進路、自主防護、自主調整與全自動駕駛為特征的列車自主運行,弱化中心依賴。通俗來說,TACS擁有自己的“千里眼”和“大腦”:“千里眼”是列車之間通過無線通信完成信息交互,它們彼此之間知道相互的位置、速度和線路狀態;“大腦”是系統能實現主動進路、自主防護、自主調整,從而實現自主運行;“車到車”通信,省去了很多“車到地到車”控制架構的設備,減少了建設和維護的成本。
專家組介紹,TACS對于地鐵運營組織和網絡化運營的優勢格外突出——TACS列車可在任意位置建立安全進路,應對突發故障;同時也大大縮短了列車折返時間;對于既有線改造及延長線而言,可減少20%設備量和30%維護工作量,建設周期和成本都有明顯優勢。
6號線一期工程線路走向示意圖。
率先應用于三期規劃新建線路
TACS首次實現了以列車為控制主體,車輛和信號的深度融合,是全新一代列車控制系統,在技術創新上真正實現國際引領。TACS的應用將降低國家對于城市軌道交通基礎建設的總體投資,提升城市軌道交通整體服務質量,助力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對中國的軌道交通行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技術的創新從不止步,青島地鐵集團將圍繞三個方面深入開展TACS后續工作:一是后續項目的推廣,TACS產品將率先應用于青島地鐵三期規劃的新建線路,并逐步推廣至國內其他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二是進一步探究互聯互通新功能,探究TACS系統具備兼容符合互聯互通標準CBTC的可行性,并進行測試驗證;三是持續升級更數字、智能、綠色的TACS 2.0,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發展。
青島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君說,未來,青島地鐵將結合全數字感知、全智慧運維、深度互聯互通、靈活編組等數字化應用,持續推動TACS迭代升級研究。青島地鐵將通過一流的技術和策略,持續優化并提升城軌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市民。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首席記者 魏鈮邦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