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孔子發了條“朋友圈”
假如古代也有“朋友圈”,教師節這天,孔子或許會這樣與“圈友”共勉——
致老師:“有教無類”“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致學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講學施教,弟子三千,被譽為萬世師表。他的教育理念,大都流傳至今,仍被廣泛應用,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880.36萬人。這支規模宏大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成為支撐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的“大國良師”。
今天是第三十九個教師節。在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總有一些畫面頻頻閃現,總有一股暖流襲上心頭,總有一種勉勵催人前行。
一
教師節,也是學生對老師的“告白日”。
這幾天,社交媒體上一波又一波祝福劈頭蓋臉地“砸”過來:“永遠十八歲”“祝老師壽比南山”“祝老師早日當上校長”“祝老師早點找個對象”……頗有些調皮的祝福,句句“直擊”老師心窩子,也讓網友們差點笑岔氣。
互聯網好比一面放大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面孔更加清晰、個性更加鮮明、可親可敬可愛的老師群像。
上課可以很“酷”——
亮“絕活”。數學老師以手肘為圓心,徒手畫圓,連圓規都省了;歷史老師把知識點“串”進流行歌,朗朗上口,想忘記都難。
物理老師變身“魔法師”
玩“魔法”。一位物理老師時而變身“魔法師”,用自制“雷電法杖”召喚“閃電”,時而變身“未來戰士”,用激光槍打氣球。他6年設計了200多個趣味實驗,讓知識以很酷的方式進入學生大腦。
換“考法”。最近,老師們流行用“問答接龍”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一人一題,答錯的出局,演繹教室版“一站到底”,學生們根本停不下來。
秒變“男神”“女神”——
“言值”高。中國海洋大學思政課教師王付欣妙語連珠,不靠“顏值”靠“言值”,被學生封為“男神”。旁聽一節他的課,被列為“在海大不得不做的50件事”之一。
“才藝”高。一位英語老師從小學習古箏,學生可以在她的課上聽到古箏配樂加英語朗誦。在課外,老師們有的變身“歌神麥霸”,有的變身“舞林高手”,有的是“運動達人”“球場明星”……
青島實驗初中慶祝教師節
師生還可以這么“處”——
“亦師亦友”。最近熱播的青春勵志劇《追光的日子》塑造了一個充滿喜感、對付學生有妙招的“非典型”老師形象。網友紛紛表示:“接近真實生活里的青春”“有喜感有共鳴”“代入感太強了”“我也想有一個郝老師”……現實生活中,這樣的老師不在少數。
“沒大沒小”。一位老師因學生考試成績優異,自費請全班吃炸雞。“跟著有才一輩子不愁吃喝”,學生道謝的方式逗笑網友。這位老師講課幽默,學生送其外號“有才”。
這樣的老師誰能不愛,這樣的課堂怎么會不精彩?
二
肉眼可見,“寶藏老師”正在讓教育變得更生動、更有趣。而這背后也有不變的東西,那就是傳承千載的教育內核。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在杏壇講學,成為我國第一位私學教師。假如孔子有社交媒體,我們會看到怎樣的場景?
比如,有教無類。打開孔子的“通訊錄”,僅學生就有約3000名。孔子主張學生平等,無論來自哪個地域、何種家庭、資質如何,老師都應一視同仁。他的弟子里,有貴族也有貧民。這是中國教育平等觀念的源頭。
想象中的孔子的“朋友圈”
比如,亦師亦友。《論語》中孔子形象是“溫而厲”,既剛正又溫和。孔子時常嚴厲地教導弟子,但也被冉有、宰予、子路等“懟”過,場面富有喜感。這跟如今的“新型師生關系”,有相通之處。
比如,誨人不倦。孔子育人孜孜不倦,對學生滿懷熱愛,影響了孟子、荀子等后來者。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朱熹等,都用文章和行動為他“點贊”。五四運動中,蔡元培傾力支持、保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人身安全。陶行知為辦教育承受了眾多壓力和磨難,別人勸他省點勁,他說:“我是背著愛人在游泳呢。”
比如,因材施教。孔子善于發掘學生潛能,子貢、顏回等各有所長,成為不同領域的“頂流”。而在當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入教學,可以為學生畫像、做學情分析等,讓因材施教更加便利、精準。
穿越千年時空,教育在傳承中迭代,開枝散葉,發出絢爛之光,讓人心頭溫熱。
三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早在先秦時,古人便把師與天、地、父并列,形成了一整套尊師制度。漢代以后,孔子及儒學地位不斷提高,每逢孔子誕辰,都會舉辦祭孔大典。當時雖未確立孔子誕辰為“教師節”,但老師們能享受休假、會餐等待遇。唐宋時期,國子監、書院還會對優秀老師進行嘉獎。
祭孔大典 圖源:新華社
假如古代有網絡,一定會有全國矚目的祭孔“直播”。老師們也會獲得學生“花式表白”和熱情“點贊”。比如,李白、白居易、鄭板橋就有贊美老師的詩作流傳至今。
不少古代尊師的儀式和舉措傳承至今。比如,教師節這天,有的地方舉行祭孔儀式,或在文廟、孔子書院等地舉行慶祝活動;表彰和嘉獎優秀教師,也是“常規操作”。
青島五四廣場附近樓宇為老師亮燈 韓星 攝
今天,我們有更豐富、更時尚、更貼心的表達。有靜態的,如學生自制賀卡、手抄報等送給老師;有動態的,如用歌舞快閃、創意隊列造型等向老師表白;有實惠的,如嶗山風景區等景點向教師免費開放,許多商場為教師提供打折優惠;有閃耀的,如近年來,每逢9月10日,青島五四廣場附近樓宇的璀璨燈光,都會為老師而亮,“老師,您好”“老師,您辛苦了”……以城市之名致敬老師。
教師節,只是我們向老師表達敬與愛的一扇窗口。尊師重教,不只在這一天。近些年,從中央到地方,尊師、強師、惠師的舉措不斷出臺……讓老師在崗位上更有幸福感、在事業上更有成就感、在社會上更有榮譽感。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使命。
他們,教書,育人,敬業,奉獻。
我們,尊重,感恩,禮贊,關愛。
致敬老師,就是致敬未來。今天,讓我們道一聲:老師,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