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區數字城管中心于斯秦:小程序架起“連心橋”“隨手拍”讓城市管理更高效
城市是一個龐大的系統,越是復雜,越考驗治理能力。
馬路上的井蓋破損、廢棄垃圾亂堆亂放、休閑長椅部件缺失、小廣告肆無忌憚隨意張貼……城市管理中,這樣的“雞毛小事”并不少見,如何早發現,及時處理?高效、便捷、易上手的“文明青島隨手拍”小程序是一個有效補充。
市民拍照“下單”,平臺分揀“派單”,職能部門“接單”……“文明青島隨手拍”小程序上線6個月來,逐步形成了便捷高效、治理精準的運營機制。在用戶數據持續攀升的背后,支撐平臺運營的,仍然是基層工作人員的快速行動和辛勤付出。
發現城市管理問題的“好幫手”
在市北區城市管理局城市管理調度科,受理派遣員于斯秦早早進入了工作狀態,每天她都要根據單位職能和區域位置,將市民通過“文明青島隨手拍”小程序反映的線索分派給責任單位。
市民反映的問題種類很多,市北區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接收到案件后,會根據案件的類型派遣至相應的責任單位。“由于不同案件類型所對應的處置時限不同,作為調度中心,必須要做到及時派遣”。于斯秦介紹道。責任單位處置完成后,會上傳整改后的照片,核查沒問題后,她會負責進行批轉結案。
如何讓“發現問題的眼睛”與“解決問題的雙手”更好協同起來?作為“中樞大腦”城管數字化平臺至關重要。記者在現場看到,科室內更像一個忙碌的“戰場”,而一臺電腦就是她們的“指揮棒”,每位派遣員都在緊張有序進行處置,以確保市民的訴求能在第一時間傳遞到相關責任單位。
對于和于斯秦一樣的受理派遣員來說,準確永遠是第一位的,只有嚴格把關,才能確保系統高效運轉的同時,不浪費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要做到對案件處理標準了然于胸的同時,還要根據市民反映的線索及時梳理、歸納、總結。因為市民反饋問題的類型非常多,必須要隨時補充新的業務知識,做到更快、更準確的去派遣。”截止到8月31日,市北區數字城管中心受理“文明青島隨手拍”案件數已達36028件,案件結案率達到99.75%。
解決群眾身邊的“大小事”
在于斯秦看來,“文明青島隨手拍”小程序的上線,不僅成為了數字城管信息采集工作的有力補充,還拉近了相關部門與市民的距離。市民可以簡單、方便、快捷地反映身邊的城市環境問題、查看問題完成情況,實現全程互動。
“像樓道內堆放雜物,占用消防通道等長期存在的不文明現象,這些在市民身邊的問題大家能夠第一時間發現。”于斯秦坦言,平日里市民反映的線索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反饋的一定是他身邊最真實、與之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問題,一些盲區和死角,都能通過市民的眼睛及時收集起來。
市民對生活環境的那種監督或者需求,可以更具象的被感知到,責任單位收到線索后,可以迅速去處理問題。對于處置單位來說,他們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會更加明確。
此外,問題線索處置進行到哪個階段,在小程序上都清晰可見,市民可以一起監督辦理進度。“像某幼兒園附近一處山體存在落石風險,周邊市民看到非常著急,拍照上傳到隨手拍小程序后,通過我們的城市管理運行服務平臺迅速派發給相關街道及時處置,大大提高了在各個部門之間的流轉效率,最終街道協調專業人員快速解決了問題。”于斯秦表示。(青報全媒體記者 劉文超)
掃碼進入“文明青島隨手拍”小程序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