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優質醫療資源不斷擴容!讓群眾健康更有“醫靠”他們這樣做
青島新聞網8月17日訊(記者 劉文超)今年8月19日是第六個中國醫師節。今天下午,在“醫心向黨醫心為民”2023年青島市醫師行業典型代表媒體見面會上,來自青島各級醫療機構的12名優秀醫師作為行業典型代表分享多年從醫心得,向醫師節致敬。觀海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青島踐行讓群眾“病有良醫”的民生承諾,優質醫療資源不斷擴容,截至2022年底,青島市8763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執業(助理)醫師41279名,青島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達到3.99人,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青島市4萬余名執業(助理)醫師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家衛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3人、泰山學者攀登計劃1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計劃11人、泰山學者青年專家計劃18人、山東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3人、山東省醫學領軍人才2人、山東省十大名醫4人、齊魯衛生健康領軍人才4人、齊魯衛生健康青年人才12人。他們是醫師中的佼佼者,用努力和拼搏踐行著“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初心與承諾。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大外科主任周巖冰、青島市市立醫院副總院長兼腦科中心主任譚蘭、青島市中心(腫瘤)醫院副院長馬學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李杰作為知名專家代表分享了他們多年的從醫感悟。“作為醫師,我們要具備一顆仁愛之心,具備一顆負責任的心,要具備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理論基礎,要有精湛的業務能力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才能為廣大患者提供一流高質量服務。”周巖冰說。譚蘭在發言中倡議,醫學生的教育培養任重而道遠,希望更多的知名專家毫無保留地把關鍵技術傳授給學生,用赤誠之心培育未來的名醫大師。
青島作為首批15個中央財政支持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城市之一,積極打造中醫藥高地,加快建設省級區域中醫醫療中心,推動優質中醫藥資源倍增。青島市現有中醫類醫院51所,中醫執業(助理)醫師7036人,其中岐黃學者1人,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中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等16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1人,山東省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2人,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山東省基層名中醫等112人,青島市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10人,青島市中醫藥領軍人才、青島市基層名中醫等310人。他們深耕中醫經典,堅持守正創新,推動傳統中醫藥和現代科學有機結合、互相促進,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1+1>2”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了“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
市中醫醫院(市海慈醫院)副院長兼肺病中心主任陸學超、市第八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于秉倫、萊西市中醫醫院副院長崔召紅、西海岸新區長江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副主任張燕蕾分享了他們在中醫崗位上的行醫心得。“當前,中醫藥的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應是我們這代中醫人的使命擔當。”陸學超等專家一致認為,應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讓“未病先防”的理念深入人心。
扎根基層,服務百姓。在青島市現有的28家社區醫院、15家縣域醫療次中心、103家鎮街衛生院、10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6家社區衛生服務站、3932個村衛生室中,38792名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堅守崗位。他們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與健康管理有機融合,做實做細做好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努力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李滄區滄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門診負責人藍孝釧、嶗山區北宅衛生院副院長劉軍、西海岸新區靈山衛街道靈山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周兆敬、城陽區夏莊街道山色峪社區聯合衛生室鄉村醫生孫黎明分享了作為基層醫生的從業體會。“我作為一名海島上的基層醫務人員,在工作中面對的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局面,只有做好穿針引線的工作,落實衛生健康政策,把海島居民的健康作為自己的事業,才能讓群眾真正受益。”周兆敬說。
在山東省衛生健康委近日公示的2023年“山東好醫生”名單上,青島市中心(腫瘤)醫院放療一科主任張真和青島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業務副院長褚現明榜上有名。8月18日,他們將前往濟南參加頒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