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在線】確保糧食供給穩定 我市新建21.7萬畝高標準農田
青島新聞網8月11日訊(記者 朱穎)今天下午,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杜紹波做客民生在線時介紹,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聯合有關部門,圍繞促進農林牧漁業穩定增長,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穩生產方面,新建21.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7個萬畝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確保糧食供給穩定。
青島夏糧總產量達144.3萬噸 同比增長2%
問:最近各地的暴雨,會不會影響青島糧食供應?
杜紹波:近期,我國部分地區遭遇暴雨臺風,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但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穩定提升,全國糧食產量連續八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儲備充足,市場價格穩定。
我市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全市糧食產量始終穩定在300萬噸以上,今年我市糧食生產形勢良好,夏糧再獲豐收,夏糧總產量達到144.3萬噸,同比增長2%。當前秋糧作物長勢良好,實現全年糧食增產增收具有良好的基礎。
留青博士后最高一次性發放40萬元安家費
問:請介紹下博士后引進的落實與規劃?
杜紹波:青島市的博士后站點設置、發展等相關管理在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博士后工作處〕具體負責。經了解,青島農業大學近期擬申請設置博士后流動站。對于全職入站的每月發放7000元生活補貼,連續發放兩年;畢業留青的,在事業單位就業的一次性發放25萬元安家費,在企業就業的一次性發放40萬元安家費。詳細相關政策及工作開展情況建議電話咨詢人社局(電話85912793)。
今年:新建21.7萬畝高標準農田 建7個萬畝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
問:今年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部門有哪些對農牧漁業保經濟、促發展的推動性政策?
杜紹波:從往年情況看,全市一產增加值增速基本穩定在3%左右,今年上半年,我市一產增加值同比增長4%,呈現出良好增長勢頭。根據測算,今年要實現全年一產增加值突破500億,全年增速需達到4.7%以上,目前來看難度較大。
今年以來,市農業農村局聯合有關部門,圍繞促進農林牧漁業穩定增長,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穩生產方面,新建21.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7個萬畝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確保糧食供給穩定;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創建,大力實施“糧改飼”、生豬良種補貼、肉牛增量提質等項目,穩定生豬產能,培育種養結合基地,促進畜牧業集約化綠色發展。在穩增長方面,繼續支持工商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支持平度市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嶗山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在穩收入方面,新增設大豆種植、玉米收入等7個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花生收入、生豬期貨價格、雞蛋期貨價格等5個特色農業險種,保障農民切身利益。此外,海洋漁業部門也在加大對遠洋漁業、海洋牧場、深海養殖等支持力度,加快推動漁業轉型升級。
上半年,全市蔬菜總產量實現穩定增長、有效供給
問:今年市農業農村部門在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保障民生方面,重點做了哪些工作?
杜紹波: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穩住農業“基本盤”,夯實“三農”壓艙石,意義重大。我們聚焦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創新思路,真抓實干,進一步提升高線、夯實中線、守牢底線,全力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聚焦農業高質高效。一是著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牢固樹立“大食物觀”,守好“糧袋子”,拎穩“菜籃子”,把牢“質量關”,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總量充足、品種多樣、安全可靠。我們在全省率先開展了萬畝綠色增糧先行示范區建設,集成要素,主攻單產,帶動總產,今年夏糧再獲豐收,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上半年,全市蔬菜總產量達到195萬噸,肉蛋奶總產量達到50萬噸,實現了穩定增長、有效供給。開展地產農產品質量抽檢18萬批次,檢測合格率穩定在98.5%以上。二是著力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以大項目和龍頭企業為著力點,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上半年,58個農業大項目完成投資52億元,355家農業龍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8.4%,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4.3%。實施種業強農和數字強農“雙強”行動,在全國率先創設“種子金”,高標準建成青島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成功創建了全國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
聚焦鄉村宜居宜業。堅持“點片面”統籌,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點上,啟動創建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12個,新建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00個,6個村莊入選全國首批美麗宜居村莊。片上,持續用力推進10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創建2個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片區,帶動36個區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探索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青島路徑。面上,堅持“清底子、建機制、固長效”,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動,深化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健全城鄉環衛一體化等四項機制,累計清理農村垃圾和農業廢棄物50多萬噸,整治桿線1.8萬處,打造村莊“微景觀”2.3萬處,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全域整治、全面提升。
聚焦農民富裕富足。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多措并舉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強村富民。一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打好監測預警、結對幫扶、政策兜底等組合拳,全市1.5萬幫扶人口“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成果持續鞏固,被幫扶戶人均純收入增幅明顯高于一般農戶。二是堅持改革賦能。統籌推進10項國家級、5項省級農村改革試點,實施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3.3億元。三是強化政策惠農。持續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增品、擴面、提標,今年新增險種7個、累計達到22個,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62億元。積極推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打造“金農通”平臺,為農業經營主體項目融資牽線搭橋,新促成涉農銀企融資513筆、金額7.9億元。上半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8%、高于城鎮居民1.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