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開展市政設施集中養護行動 維修道路超33萬平米
青島新聞網7月17日訊(記者 孫志文 通訊員 王彬 孟欣)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狀況是重要的評判標準。為助力青島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結合“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近期,李滄區市政公司充分發揚“激情工作、創新發展”的精神,秉承著“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理念,按照“環境生態化、管理精細化”的標準,開展了市政設施集中養護維修行動,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使轄區城市品質得到進一步升級。
金水路溝槽恢復工程7月17日完工
溝槽恢復是“市政人”最常接觸的養護工作之一,日前,在泰能燃氣管線施工完成后,李滄市政公司立即開展了對金水路(黑龍江中路-棗園路)溝槽路面的恢復工作,實現了雙方施工的“無縫銜接”。
7月16日晚,青島新聞網記者來到金水路(黑龍江中路-棗園路)路段,發現施工現場一片忙碌景象。工人們有的駕駛特種機械進行銑刨、割邊等作業,有的手持鐵鍬對路面碎渣進行清理,現場秩序井然。
據了解,由于附近居民小區密集,車流量較大,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對城市運行的影響,李滄市政公司合理安排施工時間,主動錯開出行高峰期,確保了道路交通順暢和行人的安全。同時,為保證路面后期質量,此次溝槽開挖深度深于原路面基礎,工作人員還對回填基礎進行分層壓實,有效保證了施工質量。
目前,金水路(黑龍江中路-棗園路)溝槽路面已完成底層瀝青恢復工作,計劃于7月17日全部完工,恢復面積近4000平方米。
完成道路養護維修超33萬平米
道路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的長足發展,為保證城市道路養護質量,排除市政道路安全隱患,李滄市政公司通過銑刨、割邊、噴灑粘層油、壓路機碾壓等工藝,有效提高車行道養護水平,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市政設施集中養護維修行動開展以來,已完成永平路、濱海路、君峰路、九水路等道路的車行道養護維修,共計12.85萬平方米。
同時,李滄市政還對全區人行道路沿石、大理石板、荷蘭磚、透水磚等設施進行了集中養護維修,目前已完成甘泉路、廣水路、滄和路、滄臺支路等道路的人行道養護維修工作,共計20.73萬平方米,并對3.15萬米路沿石進行了維修整治。
改造后的道路可以說是舊貌換新顏,新鋪設的道路路面不僅平坦寬闊,人行道也煥然一新,與城市的高樓大廈交相輝映,成為一抹亮麗的風景。按計劃,李滄區還將對興國路、四流北路、蓮花山路等道路進行車行道大面積維修。
混凝土預制技術“大顯神威”
為進一步降低市政設施施工對周邊環境、交通及居民生活的影響,李滄市政創新性地將預制拼裝技術應用到擋車柱、門口路口、檢查井、水泥砼路面等設施的養護維修中,極大地提高了市政設施維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李滄區世園大道389路公交總站出入口因公交車輛進出頻繁,造成混凝土路口頻繁破損,不僅造成安全隱患,也嚴重影響周邊市容市貌。而傳統的混凝土路面維修施工工藝較為繁瑣,且養護周期較長,對周邊車輛的出行造成不便。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施工對周邊環境和附近居民的影響,李滄市政公司事先編制了專項施工預案,對路口進行多次測量,依據路口面積對混凝土板進行預制,采取現場吊裝的方式對混凝土預制板進行安裝此次改造面積共計80余平方米,工期由傳統養護維修方式的十余天縮短至2天,極大地提高了維修效率。
市政道路檢查井塌陷是常見的道路養護難題之一,不僅影響行車舒適度,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傳統的維修方式是給檢查井底座澆筑混凝土,需4小時后才能正常行車,李滄市政公司將檢查井座和基礎預制成一個整體,應用到檢查井塌陷維修中,解決了長時間養護不能通車的“痛點”,為應急搶修快速恢復交通提供了保障。
未來,李滄市政將用飽滿的熱情、踏實的作風、科學的方法,繼續扎實推進市政設施養護維修工作,以實際行動為市民謀幸福、為群眾解難題、為百姓添福祉,助力青島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