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提速
前7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完成投資240.78億元,同比增長3.5%,青島膠東國際機場8月通航投運——
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提速
8月12日上午,山東首個最高等級4F級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投運。近年來最復雜、難度最大的“整體遷建,一夜轉場”在青島順利完成。中國民航局在賀信中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創造了繼大興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之后又一項現代化、高品質大型航空樞紐工程,克服了安全壓力大、轉場任務重、所涉環節多等重重困難,順利實現了‘一夜轉場’”。
轉場半個多月以來,膠東機場安全、服務、運行、防疫總體平穩,生產運營、行李、航顯、安檢、離港五大系統運轉順暢,高地鐵綜合交通秩序良好,社會評價、旅客滿意度總體較高,實現了安全有序、銜接順暢的轉場預期目標。目前,膠東機場每天起降飛機接近300架次。
這是青島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取得的顯赫“戰果”之一。按照“項目落地年”部署要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指揮部牢固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鮮明導向,按照“七支戰隊+十大戰區”戰法,錨定24座山頭、80個碉堡、105個項目,掀起攻勢作戰新高潮。2021年1至7月份,交通攻勢完成投資240.78億元,同比增長3.5%,全面開啟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新征程。
通車項目“接二連三”
交通基礎設施彰顯城市功能品質,也是支撐城市向更高能級躍升的重要支撐。
2019年以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作戰方案相繼印發1.0版、2.0版、3.0版。三年來,我市堅持“理念新、思維活、方法實”作戰標準,構建“頂格協調、協同聯動、多路并舉”作戰體系,形成速戰、快戰、善戰、決戰的強大攻堅力量,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實現交通項目高效協同推進。
市交通運輸局綜合規劃處處長王在峰介紹,堅決摒棄僵化的“分工”思維,緊盯問題,列出問題清單,集中力量辦大事,堅持用開放、創新、改革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考問題、推進工作,以一個又一個重大項目的落地實施,著力破解群眾出行難題。華中路貫通工程、李村河互通立交ABF匝道工程、李村收費站擁堵治理一期工程等項目相繼提前建成通車,社會關注度高的雙積公路(羅家營段)全面貫通。
李村河互通立交是環灣路和膠州灣大橋及其連接線的樞紐立交,ABF匝道工程位于膠州灣大橋一期工程起點處,包括A匝道330米、B匝道309米、F匝道258米、集散車道948米、北收費站入口拓寬等工程。該項目建成通車后,車輛經ABF匝道不收費,真正發揮李村河互通立交“互聯互通”功能,將膠州灣大橋與城市道路連為一體,極大改善該節點周邊的道路通行能力。據山東高速青島發展公司統計,ABF匝道自6月19日試通車以來,車流量超過86萬輛,日均通行車流量達到1.2萬余輛。
華中路貫通工程是青蘭高速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工程先期實施段。項目全長773米,按雙向六車道標準設計。該路段多年未能全線貫通,極大制約了華中路疏解能力。該項目自6月份通車以來,一舉打破了區域交通瓶頸,回應了社會各界的熱切期盼,將有力推動北岸城區與東西岸城區的聯動發展。
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雙埠-夏莊段)工程是青島中心城區“七橫九縱”高快速路網和東岸城區“三縱五橫”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市“承接東西,輻射南北”的灣底橫向交通中樞,也是膠東機場的重要配套道路。工程西起女姑口大橋,東至青銀高速,全線以高架橋梁為主,長約9.8公里,同步實施雙向6車道地面道路。工程2019年年底開工,全面推進預制裝配、多桿合一、仿石路沿石等技術工藝創新,高速路系統提前1年完成建設,8月12日與新機場轉場同步投入使用,地面路系統于6月30日實現通車,對于補強新機場交通保障體系,助推周邊區域轉型發展,提升兩側交通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太原路東延段工程西起新膠濟鐵路線,向東沿線分別設置上下行匝道與北客站西廣場連接、安順路右轉太原路匝道與東廣場連接,繼續向東跨越規劃安順路后落地,以地面路形式接至四流中路,長度約1.2公里,于2020年8月開工建設。6月份建成通車以來,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了青島北站交通疏解路網體系,有效強化環灣路和跨海大橋高架路之間的交通聯系。
規劃項目加速“落地”
新機場高速二期(即青蘭高速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工程)等一批規劃中的項目加速“落地”,在“項目落地年”為青島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青蘭高速雙埠至河套段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和我市環灣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系主城區與膠東機場間的關鍵通道,現有通行能力與日益增長的交通量不匹配,實施改擴建迫在眉睫。該項目面臨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膠州灣保護控制線等多項“紅線紅區”難題,前期手續辦理難度大,需協調解決問題多。市交通運輸局積極作為,在自然資源和規劃、海洋、園林和林業等部門大力支持下,反復協調爭取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林草局等國家部委和省直部門支持,相繼完成了用地預審、規劃選址、行業審查、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規劃調整、用海預審、項目核準等30余項前期手續辦理,6月30日進行開工動員。
該項目由青島交通發展集團投資建設,包括主線和連接線。主線東起現狀青蘭高速青島西收費站西側、女姑口特大橋起點處,沿既有青蘭高速向西,止于河套樞紐互通立交,全長約15.7公里,按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改擴建。連接線起自前陽互通立交青蘭高速北側主線收費站,沿現狀華中路向南,與海灣大橋銜接,長約6.9公里。目前,正加快推進征地拆遷、管線遷改等工作,預計今年年底前主線全面開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與新機場高速一期、新機場高速連接線(雙埠-夏莊段)、環灣大道實現高效銜接,解決膠東機場與東岸主城區之間的交通“卡脖子”問題。
群眾的交通出行獲得感大大增強。即墨移風店鎮和平度南村鎮分處大沽河東西兩岸。數年來,受制于大沽河的天然屏障,兩地近在眼前卻隔河相望,無法直達的出行“梗阻”困擾了兩岸百姓一代又一代人。5月28日,地處即墨、平度交界地帶的即蘭路大沽河大橋開工。2022年上半年,這座架設在青島母親河上的大橋將建成通車,即墨區移風店、劉家莊、七級、段泊嵐等鄉鎮可一橋直達平度市南村鎮,沿線受益人群超過24萬,成為一座市民生產生活的便民橋,一座兩岸密切交流的發展橋,一座黨委政府和群眾的連心橋。“我們村里有140多名村民在南村鎮海信工業園里上班,以后大家不用再走冤枉路了。”移風店鎮大壩村會計張昌賢說,待大橋通車后,無論開車還是步行都能在10分鐘內輕松到達,真令人期待!
作為暢通市民出行環境,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工程,一條條多年來懸而未通道路的建設進展一直備受市民關注。今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將未貫通道路作為“項目落地年”重要任務,針對打通工作的難點問題,再動員、再部署,建立“一路一方案”制度和調度考核機制,持續加大未貫通道路打通工作力度,年內計劃打通30條以上未貫通道路,目前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8條已經建成通車。
加壓奮進,更多項目“在路上”
聚焦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立足當前、著眼未來,青島將持續抓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按照計劃,下半年,我市將繼續圍繞市民關注的堵點痛點難點,新開工藍谷至膠東機場快速通道、李村收費站擁堵治理二期、遼陽路快速路、海爾路—銀川路立交、安順路打通等項目,建成環灣路—長沙路立交等項目。其中,藍谷至膠東機場快速通道工程建成后,將填補中心城區北部區域東西向高等級道路的空白,成為膠東機場集疏運體系中一條重要的全天候保障道路,帶動沿線藍谷、即墨、城陽、動車小鎮、臨空經濟區等多個功能組團發展,對支撐引導我市城市空間塑造具有重要的意義。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工程的落地能夠較好地服務歡樂濱海城和鐵路以西地塊的出行需求,加強環灣路兩側交通聯系,消除快速路對土地的阻隔影響,加速區域循環。
需要注意的是,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多為線性工程,剛性約束不斷增多,青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在推進過程中還面臨著制約因素多、征遷難度大等問題。特別是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管控力度日益加大,土地衛片執法、生態環境督察、海洋督察日趨嚴格;地鐵部分車站因征地拆遷及土地性質等問題已制約建設進度,相關區市征遷工作仍需加大推進力度。
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勢指揮部將切實增強“抓項目、促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提振精神、打破常規,加壓奮進、真抓實干,盯緊項目關鍵環節,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全力破解項目建設中的瓶頸和障礙,確保完成交通攻勢年度目標任務,以項目建設新突破促進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破解土地制約為例,7月16日,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召開建設項目用地手續辦理情況推進工作會議。青島交通發展集團、山東高速青島發展公司、青島機場集團、青島地鐵集團、濟青高鐵公司、大萊龍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分析研究了用地手續辦理面臨的難點痛點堵點,表示將建立高效推進項目建設用地手續辦理聯動機制,卡緊時間節點,壓茬推進手續辦理各項工作,確保建設項目用地手續作戰攻勢決戰決勝。(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