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科技"大殺器" 在青島下線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有多牛?
青島新聞網7月21日訊(記者 丁淑華)“以北京至上海為例,加上旅途準備時間,乘飛機需要約4.5小時,高鐵需要約5.5小時,而高速磁浮僅需3.5小時左右。”高速磁浮課題負責人、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叁叁曾在去年高速磁浮樣車首次試跑時這樣描述磁浮交通。
被稱為“貼地飛行”,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于7月20日在青島成功下線。速度越高,面臨的技術挑戰也越大,除了高速磁浮核心技術,這一磁浮交通系統還有哪些科技“大殺器”?
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下線現場。
渦流制動器:非黏著制動,停得更穩
高速飛馳的列車,安全保障必須到位,列車不僅要“飛起來”,更要“停得穩”,尤其是緊急情況下,必須有一套“非常規”的制動系統來確保列車和乘客安全。一般情況下,高速磁浮列車在正常運行過程中,依靠同步直線電機進行制動;而當出現直線電機故障等緊急情況時,必須通過渦流制動器實現制動停車,渦流制動是高速磁浮列車實現安全運行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安全保障。
傳統的機械制動是通過閘片(閘瓦)與踏面或制動盤摩擦產生摩擦力,并最終依靠輪-軌相互作用產生列車制動力,屬于黏著制動。渦流制動則是車載的渦流制動器直接與軌道產生相互作用,通過電磁場將列車動能轉換為鋼軌熱能的一種非黏著制動形式,具備動作可靠、特性平坦、制動力大、噪聲小、無磨損等特點,適合于高速及雨雪冰霜等惡劣氣候工況的緊急制動。
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稱:中車四方所)在渦流制動器研發過程中攻克了渦流電磁力計算、橫向及縱向鉸接系統設計、渦流磁極正向設計等難點,解決了磁極的高溫防裂、強振防脫等關鍵生產工藝問題,達到了國內引領、世界先進的水平。形成產品在國內外既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磁極與磨耗板連接結構及磁極線圈等多方面的設計優化。
高速磁浮車受流器系統:保證列車低速下的電力供應
供電系統是高速磁浮車關鍵系統之一,對列車的安全運行起到重要作用。高速磁浮車的供電分為兩種方式,速度小于100km/h時,采用接觸式供電,由供電軌供電。速度大于100km/h時,采用非接觸式供電。高速磁浮車接觸式供電由高速磁浮車受流器系統實現。高速磁浮車受流器系統屬于側部接觸受流類。安裝在磁浮車輛懸浮架上,為列車提供低速下的電力供應。一套完整的高速磁浮列車受流器系統由受流器本體和受流器控制器組成。受流器控制器通過氣路和電路實現受流器本體中導電靴的自動升降功能和位置信號反饋功能。
(受流器系統裝車示意圖)
旅客信息服務系統PIS:打造全方位智能列車
中車四方所以動車組旅客信息系統為基礎,借鑒目前可實施的最新技術,結合磁浮交通系統運行速度快、車地一體化等特點,利用乘客信息、視頻監控、無線WIFI多網融合先以及進智能等新技術,列車級主干千兆以太網通訊,車廂級以太網設備易于擴展,設備全數字設計,小功率設備以太網供電(POE)。
旅客信息系統車內顯示。
同時,采用4G/5G通信,通過LCD觸摸屏、WIFI多種人機界面,提供娛樂、商旅出行信息多方位個性化服務。通過運控系統共用車地無線通信網,車地間可傳輸數據、廣播、緊急對講及視頻信息。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車乘客信息及服務系統包括廣播、緊急對講、信息顯示、視頻監控、音視頻播放及互動、無線上網等功能。
共用車地無線網的地面PIS系統。
EL觸摸屏:取代機械遮光板的智能遮光操作
目前高鐵采用機械遮光板來改善乘客遮光需求,高速磁浮列車車窗創新采用薄膜電致發光透明觸摸屏(簡稱EL觸摸屏)控制調節車窗的透光率。通過觸摸EL透明顯示器的預設觸摸按鍵,乘客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對車窗進行實時調節。此外,觸摸控制器還可以增加自動調光功能,即根據列車行駛環境中光線強度的不同,自動調節車窗透光率,為乘客帶來更加便捷、舒適、智能的出行。
此外,中車四方所還為時速600公里磁浮列車研發了減振系統、鉤緩系統、ASG機箱、升壓斬波器、煙火報警系統等關鍵產品。
眾多科技成果的研發和落地,打造了全球首套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為我國高端裝備產業打造提供了新引擎,形成軌道交通領跑新優勢,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對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支撐“科技強國”“交通強國”戰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