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教融合”模式結出碩果 這群足球少年填補島城歷史空白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中學男子組足球項目比賽上,山東代表隊歷史上首獲金牌,“足球之城”青島也因此填補了一項歷史空白。這支冠軍球隊18人大名單中有14人來自青島實驗高中。成績的取得源于青島實驗高中和青島海牛俱樂部既抓學習、又抓訓練的“體教融合”合作模式,使得學生的知識儲備與專業能力同步成長。順應趨勢,未來隨著體教融合的深入推進,更多學生將會成為受益者。
體教融合,給學生更多更好的出路
備戰全國學生運動會,組建山東中學組足球代表隊的任務落在了青島實驗高中與青島海牛俱樂部身上。如何讓學生既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足球專業能力,又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識儲備,還要有好的出路?雙方自2018年開始了探索實踐,采取了“體教融合”的模式。學生們每天上午和下午第一節課在學校學習文化課,下午到海牛俱樂部參加專業訓練,3年時間幾乎從未中斷,最終鍛造出了這支足球夢之隊。
“傳統的俱樂部和體校模式重視專業訓練,但文化課重視不夠。實際上,文化課學習與體育專業訓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貫通的,兩者應該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學生課堂上學習的思考習慣、思考方式會帶到足球場上,他們可以更好用‘腦’踢球;他們在足球場上練就的專注、堅毅、抗壓的能力,反過來也會促進學習。”青島實驗高中校長孫睿說。更重要的是,體教融合更好地解決了學生們的出路問題,他們既可以走職業球員道路,也可以通過單招或高水平運動員考入理想大學。
王韜慶祝進球。
“體教融合的新模式,保證了我們的學習成績,也保證了我們的專業訓練。”在本屆學生運動會上,打入多粒關鍵進球的青島實驗高中高三學生王韜說,他已經參加過多項重要賽事,目前正隨U20國青隊在鹽城參加比賽,以賽代練,備戰2024年奧運會。除了專業能力強,他的學習成績也很優異,是學校華師卓越班的學生,成績更是在級部名列前茅。
據悉,青島實驗高中現有100余名足球后備人才,學校根據每個學生學情,分別編入華師卓越班、普通班和足球班。學校專門訂制課程,保證文化課學習,專業訓練上由海牛俱樂部負責,班主任和專業教練形成“統一戰線”,共同負責學生的管理。同時學校還為他們開設了人文導師大講堂、國學大講堂和品格教育大講堂。僅今年畢業的學生中,就有3人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雙一流高校錄取。
順應趨勢,體教融合將有更多探索
記者了解到,去年9月份,教育部就印發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相關負責人在解讀相關文件時表示,體教融合不光只是把體育和教育兩個部門的資源進行簡單的相加,主要是一種理念變革,要達到以文化、體育育人的目的,使體育在育人方面的綜合功能和價值得到更大的釋放,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隊員們在場上訓練。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也表示,認為傳統的學校體育只是蹦蹦跳跳、活動身體的觀念可能已經過時了,學校體育必須做到教會、勤練和常賽。從目前各學校情況看,體教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體育,體是一種手段,重點在育。”孫睿說。在今年的體育節上,青島實驗高中就打破了傳統的體育課模式,開展了8個體育項目的比賽,全校所有班級共同參與,每一節體育課都有比賽,高一高二參與人數達三千多人次,比賽上百場。
實高附中的孩子們在鯤鵬足球俱樂部教練的帶領下訓練。
學生們嘗到了體教融合的“甜頭”,青島實驗高中也將有更多的探索。記者了解到,青島實驗高中正利用集團辦學的優勢,開始探索實行初高一體化培養,實行全新的“育風計劃”。“實高附中今年招收的足球后備人才從入學開始就實施體校融合的育人方式,為他們打造個性化的成長路徑。”青島實驗高中體育老師袁基恩說。實高附中老師負責文化課學習,青島鯤鵬足球等俱樂部專業教練負責專業訓練,同時增加新人文教育課程,實現課程體系、訓練模式的打通,以及訓練俱樂部的跟進。(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文 韓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