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這座宏大展館內,“青島印記”熠熠生輝
七月的北京,依然處處沉浸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喜慶氛圍中。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與大屯北路交匯處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再次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7月15日,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首日,觀象君預約來到這里先睹,感受波瀾壯闊的中國共產黨歷史,探尋館內展示的青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時期革命、建設、改革的光輝印記。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9號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隨著人流拾級而上,置身于以中國紅為主色調的展館內,2600余幅圖片、包含42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原件的3500多件套文物實物、隨處可見的多媒體互動顯示屏,記錄著一個百年大黨砥礪奮進的崢嶸歲月,勾畫出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9號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
順著中國共產黨光輝歷程的軌跡向前探尋,觀象君發現,一大代表、青島解放,郝建秀、許振超,沿海開放、自貿試驗區,家電城、復興號,青島港、“蛟龍”號,峰會城市、國之重任,援鄂援藏、小康賬本等諸多“青島元素”在展館內熠熠生輝。
01
一座城的深厚紅色基因
走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建立中國共產黨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部分,觀象君在一張張圖片、一份份珍貴文物中追尋青島深厚的紅色記憶、紅色基因。
青島是五四運動的緣起之地。在展館的五四運動展區,一份份泛黃的宣傳頁上,“青島”是那個覺醒年代中進步青年最關切的話題。青年們利用報紙、書刊、雜志,痛陳中國在巴黎和會上遭遇的不公待遇,字字泣血,為青島主權奔走疾呼,號召全國人民站起來,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五四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時下,浮山灣畔,五四廣場上,“五月的風”鮮艷奪目。青島廣大青年更加自覺地弘揚五四精神,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把人生奮斗匯入時代洪流,讓蓬勃青春與城市發展進步同頻共振,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建功“青春之島”。
沿著時間線向前邁進,在“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單元,中共一大代表的大幅照片在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王盡美、鄧恩銘兩個熟悉的名字赫然在列。
1923年4月,鄧恩銘來到青島,傳播馬克思主義,籌劃創建青島黨團組織。自此,馬克思主義的炬火在青島以燎原之勢燃燒成光耀中華的熊熊火焰,猶如一道曙光照亮暗夜,帶來黎明。
在展廳的互動顯示屏前,來自浙江的一位青年觀眾在鄧恩銘的事跡前駐足。“這些與我年齡相仿的青年革命者,他們在奔赴真理的途中,那份‘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赤子之心,是中國共產黨永葆青春的根源,偉大的建黨精神在每個時期具體表現形式不同,但其內涵永遠不會變。”他說。
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簡介。
鄧恩銘來青后不久,王盡美抵達青島,指導青島黨團組織創建工作,發展新黨員。1925年2月起,王盡美、鄧恩銘在青島組織領導四方機廠工人大罷工、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第一次同盟大罷工。6月,王盡美重病返鄉休養,8月19日,在青醫治無效病逝。鄧恩銘則堅守青島,繼續領導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1929年1月19日,由于叛徒出賣,鄧恩銘在濟南被捕入獄,1931年4月5日,鄧恩銘英勇就義,時年僅30歲。
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簡介。
歲月無痕,歷史的年輪鐫刻著一個個從未遠離的身影;人間有情,人民永遠銘記著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名字。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中,無數革命英烈前赴后繼,用生命和鮮血為黨和人民鋪開了一條光明大道。
隨后,英雄的青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奮斗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戰場上,守護黨的革命成果,為人民帶來和平與安寧。
展館內由華東膠東軍區司令部、政治部頒發的“解放青島戰役功勞證”和“6月2日,山東軍區部隊在青島火車站執勤”的照片將觀象君的思緒拉到了72年前——
解放青島的功勞證
1949年5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青即戰役。解放軍英勇奮戰,地下黨積極配合,人民群眾全力支前,青島工人舍身護廠……經過一個月炮火洗禮,人民解放軍攻破國民黨守軍三道防線。
1949年6月2日中午,青島宣告解放,迎來新生。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中共青島市委隨軍入市辦公,青島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青島解放后,山東軍區部隊在青島火車站執勤。
青島的解放,青島人民政權的建立,宣告了舊時代的結束。從此,青島人民告別被欺凌、被奴役的過去,走進團結起來建設美好家園的新時代。
02
締造城市“高光時刻”的勞動者
一個城市總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擁有專屬于一個時代的記憶。而這些城市時代記憶總是離不開締造城市“高光”時刻的勞動者。
郝建秀,一個至今仍讓青島驕傲的名字。她是新中國第一代紡織工人中的一員,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紡織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在展館內,她也是一顆“閃亮的星”。郝建秀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證件和電子顯示屏上的事跡介紹,讓人們再次看到了先模的風采。
館內展示屏上的郝建秀事跡介紹
郝建秀13歲進廠當工人,不到16歲摸索出“細紗工作法”,成為中國工人階級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運用科學原理進行創造性勞動的典范。
一個人,改變了整個紡織行業。在“郝建秀工作法”的影響下,一個“能手成林,標兵機臺成列、表演競賽成網、互助協作成風、先進經驗成套”的生動局面很快形成,一大批黨員模范人物紛紛涌現。
如同看到郝建秀想到了昔日紡織業“上青天”的輝煌,看到了許振超的事跡出現在展館里,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青島港,想到了“振超效率”。
在展館內“實行改革開放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部分,作為英雄模范代表人物之一,許振超的事跡在電子屏幕上滾動播放。
許振超,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楷模。1974年,只有一年半初中文化的他進入青島港,當了碼頭工人。進入青島港后,他立足本職,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操作”等絕活,先后七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振超效率”享譽全球。在他的激勵下,全國廣大青年職工掀起了立足崗位、勇攀高峰的熱潮。
在英雄模范代表人物展示區,電子屏滾動展示許振超及其事跡。
時光飛逝。從“振超團隊”到今天的“連鋼創新團隊”,碼頭作業場景變了,科技含量更高了,但“干就干一流,爭就爭第一”的精神內涵始終如一。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張連鋼的帶領下,“連鋼創新團隊”僅用3年多時間就走完了國外30年自動化碼頭建設發展歷程,創造了世界自動化碼頭發展史上的“中國速度”,并不斷刷新著自動化碼頭建設發展的新可能。繼許振超后,連鋼創新團隊成為來自青島的又一個“時代楷模”。
03
中國先進制造業的杰出代表
青島作為中國的制造業之都、品牌之城,入館展示先進制造業的風采,自是題中應有之義。這次進入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代表青島展示的是“一座面向世界的家電產業城”和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復興號動車組。這是青島制造業的兩個大優勢。在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的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中,青島智能家電集群和軌道交通裝備集群入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家電產業一直扮演著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壓艙石”的重要角色。
圖片展示青島發展成為一座面向世界的家電產業城。
上世紀80年代末,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為代表的“五朵金花”在青島橫空出世,其中“三朵”屬于家電品牌。
歷經30余年發展,這些“金花”至今長盛不衰,并緊緊抓住智能化新風口,不斷完成自身進化——卡奧斯正通過工業互聯網對家電生產線進行智能改造,自2018年首批“燈塔工廠”的名單公布以來,海爾已經為世界貢獻了兩座“燈塔工廠”,現已提出《四年5000億,再造一個新海爾》的發展規劃;海信在全面實施家電智能化的基礎上,開發推出了智慧家居Hi-Smart有線系統,建成了Ju connect1.0智慧家居物聯網平臺,量產了智慧家居中央控制器“信果”,現已制訂出《青島智慧城市與高技術產業登頂計劃》發展規劃,要在2025年實現營收3000億元;澳柯瑪推出了“互聯網+全冷鏈”的品牌戰略,建設智能家電物聯平臺、智慧冷鏈管理系統,打造人機交互、自組織和超柔性的智能工廠……
不僅如此,依靠海爾、海信、澳柯瑪等家電龍頭企業的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青島吸引了眾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人才落戶,一片智能家電產業集群的“熱帶雨林”正在茂盛生長。
以“復興號”動車組研制為代表的軌道交通產業在青島同樣也呈蓬勃之勢。
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展覽區,“復興號”模型成為展館現場的熱門體驗打卡區,不少觀眾進入“復興號”車廂內部體驗“試駕”。而在隔壁的展廳櫥窗里,按1:87比例縮制的“復興號”CR400AF動車組模型也吸引著觀眾競相拍照。
這款CR400AF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是青島軌道交通產業的代表作之一。在去年11月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外觀設計)頒獎大會上,這款動車組“飛龍”車頭專利——“軌道車輛車頭(2014-3)”獲中國專利獎最高獎“中國外觀設計金獎”。今年6月25日,伴隨全國鐵路實行今年第三季度列車運行圖,“復興號”智能動車組擴大至京滬、徐蘭及成渝高鐵開行,服務功能再次優化,更多旅客享受到復興號智能動車組乘車體驗,進一步提高鐵路旅行獲得感、幸福感。
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按1:87縮制的“復興號”CR400AF動車組模型。
目前,青島軌道交通產業集群已成為國內重要的高速列車生產基地之一,同樣也是中國唯一集高鐵地鐵、整車生產、核心系統研發制造、國家創新平臺于一體的產業集聚區。這里擁有包括中車四方股份、中車四方有限、四方龐巴迪等三大主機企業在內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479家,產品本地配套率超過50%,產業帶動全國各軌道交通地域經濟8000億元以上。備受矚目的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懸浮列車就在這里研發,國家高速列車創新中心也落戶于此,成為高速列車行業重大關鍵技術的供給源頭。
04
向海而興,奮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作為蜚聲世界的海洋城市,青島的經略海洋元素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內占有一席之地,讓觀象君覺得一點也不驚奇。
岸邊全自動理貨、生產場地空無一人、導引車自動運行、各色集裝箱整齊地碼放在指定區域,在這個被現場觀眾稱贊為“治好強迫癥”的背景視頻前,是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1:75縮放模型,其中,自動化吊橋、軌道吊、AGV全部為等比例縮放制作,實現了整個自動化碼頭作業的全過程演示。
青島港全自動集裝箱碼頭175縮小模型
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高度融合了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了集裝箱作業的智能決策和系統管理,是全球領先、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也是世界首個“氫+5G”智能綠色碼頭。如今,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平均作業效率達到36.2自然箱/小時,最高作業效率達到47.6自然箱/小時,連續6次創造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世界紀錄,比國外同類自動化碼頭高50%以上,開創了港口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為全球提供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自動化碼頭建設“中國方案”,為全球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如果說,青島港全自動集裝箱碼頭是突出青島海洋經濟的成就,那“蛟龍”號的出現,則是彰顯青島海洋科技城的地位。
“蛟龍”號深潛器模型
“蛟龍”號是我國首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依托這個探海利器,國家深海基地的潛航員曾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這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國家深海基地是“蛟龍”號的母港,它所在的青島藍谷區域已集聚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深海基地等23家“國字號”重大科研平臺,山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23家高等院校、研究院,各類科技創新平臺60多個。在這些海洋“科創大腦”的輻射帶動下,青島藍谷著手打造了海洋技術裝備、海洋生物、海洋大數據等產業集群,目前已落戶企業四千多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青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不斷提升海洋科研能力、壯大海洋經濟,擔負起“問海”的使命更有底氣。目前,包括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在內,青島共有國家深海基地等“國字號”涉海科研機構近30家,約占全國五分之一;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超30家,約占全國三分之一;全職在青涉海院士約占全國三分之一。這三項指標均排名全國第一。
05
勇擔重任,鼓蕩起開放之帆
一座城市的夢想與追求,一旦融入國家戰略,就被賦予了特殊的使命與機遇。
在展覽的第三部分,一張“鄧小平會見參加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全體同志”的圖片吸引了觀象君的目光。
1984年3月至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紀要》,正式確定開放包括青島在內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由此,青島站上中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城市的前途與命運隨即改變。
37年來,青島緊緊抓住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疊加機遇,充分發揮自身重要節點價值,不斷創新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以更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
高水平推進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建設,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搭建起面向韓國、日本、德國、以色列、上合組織國家的五個“國際客廳”,以及央企“國際客廳”、山東城市會客廳,推動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在青島集聚耦合;全面對接香港、上海現代服務業,就推進香港和青島深層次合作開展多場對接洽談,赴上海與上海自貿區企業開展合作對接交流,打造優質高端資源北上的重要基地;把“雙招雙引”作為經濟工作“第一戰場”,持續打好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建設攻勢,推動外貿結構不斷調整優化、新興業態拔節吐蕊……開放,讓青島正更加自信從容地向世界敞開懷抱。
一個城市的發展只有跟國家戰略相吻合,才能借勢而上;一個城市只有在國家發展布局中勇挑重擔,才能有所作為。
展覽的第四部分,標注“即墨區華山衛生院醫生在柳溝社區中心衛生室為村民提供衛生咨詢”的一幅圖片出現在觀象君眼前。這張圖片體現的是青島承擔的一項國家試點任務。
即墨區開展健康中國試點的場景。
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召開,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同年,“健康中國”“健康即墨·健康家”示范點啟動,即墨正式成為全國首個“健康中國”戰略縣級市示范點。此后,即墨圍繞建設國民健康素養示范基地、國民健康素養培訓基地、健康中國示范基地等重點目標,組織實施了重點慢性病防控行動等13個重大專項,探出一條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即墨路徑。
青島也借此試點,積極落實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健康青島建設。2020年出臺了《推進健康青島行動實施方案》《健康青島行動(2020-2022年)》,在全市啟動健康中國行動。
青島在健康建設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國家、國際的廣泛認可,2019、2021年,兩屆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在青島成功舉辦。
06
“上合聲音”從青島傳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2018年,注定是令青島銘記的一年。
在這一年的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八次會議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這是上合組織擴員后的首次峰會,是歷屆上合組織會議中規模最大、級別最高、成果最多的峰會,也是山東、青島有史以來舉辦的最高規格的盛會。
作為主辦城市,青島聚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服務峰會、保障峰會、奉獻峰會,向世界賓朋呈現一場“世界水準、中國氣派、山東風格、青島特色”的國際盛會,在上合組織發展進程中鐫刻下深刻的青島印記。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的主標題下,高懸著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大幅照片。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展示
這次峰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青島,首次以中國國家元首身份主持峰會并出席有關活動,同上合組織其他7個成員國、4個觀察員國領導人以及有關國際組織和機構負責人,共謀地區和平、穩定、發展大計,擘畫上合組織發展藍圖。歡迎晚宴、小范圍會談、大范圍會談、雙邊會見、三方會晤……短短兩天時間,20余場正式活動,峰會達成廣泛共識、取得豐碩成果。
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期間,“上合聲音”從青島傳到世界每一個角落。不僅讓青島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迅速攀升,成為又一個在國際舞臺綻放光彩的中國城市,更讓上合組織與青島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8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宣布,中國政府支持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對上合組織青島峰會成功舉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青島認真總結“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的有益經驗,推廣好的做法,弘揚好的作風,放大辦會效應,開拓創新、苦干實干,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三年多來,青島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積極匯聚全球優質資源,加快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奮力把總書記擘畫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
07
青島一位普通農民見證的小康之路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莊嚴地宣告響徹寰宇,舉國歡騰,群情振奮,全球點贊!
而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內,來自青島平度市一位普通農民的賬本則見證了那一段艱苦卓絕的歷程。
平度農民生產生活明細賬
買面粉50斤、加工玉米70斤……從柴米油鹽到家庭大件,平度一戶農民家庭的生產生活明細賬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變,也記錄了人民生活不斷走向小康的偉大歷程。
在1988年的一份賬目上,“農業稅”這個名詞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已經略顯陌生。2005年,山東免征農業稅后,這筆支出徹底從農民的賬本上消失了。不僅如此,到了2013年,國家開始給農民發放基礎養老金,金額一年比一年多。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中國的農民、農村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小賬本,記錄的不僅僅是農戶自己的幸福生活,也反映著一個農民家庭收支的數量和結構的變化,是農村生產資料的投入、物價的漲跌以及產業調整的縮影,更是國家惠民富民政策在農民身上的具體體現,成為觀察中國“三農”變化的最鮮活樣本。
08
在全國一盤棋中展現“青島擔當”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人民度過了一個刻骨銘心的春節。身處暴風眼中的武漢、湖北,更是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全國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在援助武漢、湖北的抗疫斗爭中,同武漢、湖北人民一起共同鑄就了偉大的抗疫精神。
觀象君行至展覽區的最后一部分,懸掛在展覽館天花板上的一面面援鄂醫療隊隊旗,格外鮮艷,在燈光的投映下,記錄著一個又一個抗疫英雄名字的隊旗動人心弦。
山東省對口支援黃岡市疾控工作隊的隊旗也被收錄在此次展覽中。觀象君也從隊旗上的簽名中,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名字——來自青島市疾控中心的宋富成。他是這支馳援湖北黃岡疫情防控工作隊中青島“獨行俠”。
山東省對口支援黃岡市疾控工作隊隊旗
2020年2月15日清晨6點30分,宋富成出征前往黃岡市團風縣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剛抵達團風縣時,患者人數多、每日新增病例多,疫源地終末消毒任務格外繁重,而且當時防護服、N95口罩也仍短缺,宋富成每日要完成至少8個單位的消毒,每日消毒面積都超過一萬平方米,幾乎每天工作都是從早8點到晚9點。截至3月28日結束援助任務時,這個90后小伙累計共在黃岡對16個病家(單位)、110個隔離點進行了消毒,累計消毒面積達218000平方米。他下基層、進社區,跑遍了10個鄉鎮衛生院、16個定點醫院,累計開展消殺技術培訓42次,培訓158人次,累計消殺督導31次。他和省疾控專家一起去發熱門診實際查看病例信息上報、留觀處置、核酸檢測等情況,認真參與流調處置。宋富成先后被黃岡市團風縣委組織部授予“疫情防控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被黃岡市人民政府授予“黃岡市榮譽市民”稱號。
蜿蜒而過的雅魯藏布江,見證著一座高原古城的滄桑巨變;巍峨聳立的扎什倫布寺,俯瞰著雪域高原的勃勃生機。
在這片位于祖國西北的高原上,有一群來自東部沿海城市——青島的援藏干部。根據中央和省委的統一部署,1995年至今,青島市先后選派9批黨政干部進藏工作。他們用一流的精神面貌和扎實的工作作風,26年如一日地躬耕于此,以“科學之策、務實之舉”讓藏族同胞享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青島援藏工作的“貨真價實”。
圖片展示青島第七批援藏干部幫助日喀則桑珠孜區實現免費校車全覆蓋。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援藏工作專題下展出的照片中,一張照片讓人倍感溫暖:一群藏族孩子背靠黃色校車,頭戴小黃帽,眼中洋溢著純真的快樂……這樣的場景,在青島或許已經稀松平常,但在曾經的日喀則桑珠孜區,卻是只有在書本和電視上才能看到的畫面。
桑珠孜區幅員遼闊、學生居住分散,上學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帶來的安全隱患很多,為了給孩子上學保駕護航,經青島市第七批援藏干部組與校車公司溝通,2014年底,青島為所有寄宿制學校購買了校車服務,日喀則桑珠孜區免費校車實現全覆蓋,解決了近7000名學生的上學接送問題。2021年5月,在青島援藏干部的努力下,桑珠孜區實現了學前教育“三個100%”的工作目標,即3-6歲兒童入園率100%,鄉村幼兒園大學生教師配備率100%,鄉村幼兒園標準化建設100%。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走出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觀象君的心胸被波瀾壯闊的歷史激蕩著,更充滿著對中國共產黨帶領我們走向更加美好未來的信心。我們急迫地要把這組報道推給青島的人民,讓更多的青島人從城市光榮印記中汲取更大的力量,去在更高層面、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搞活一座城”,去努力在“十四五”進位趕超。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青島將會有更高質量的成長,一座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壯美畫卷正次第在我們前面打開!
作者 |君妍 曉萌 攝影 |君妍 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