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灣、中山路、濟南路…西部老城區要“大變樣” 復興發展“全面起勢”
“一廣場兩路三片區N個街區里院”
多個項目開動
西部老城區今年要“變模樣”
開年之初,青島西部老城區的青島灣廣場、濟南路拓寬、歷史街區改造等工程項目正在熱火朝天施工,一片繁忙景象中孕育著即將到來的變化。
市南區把今年稱為西部老城區復興發展“全面起勢”之年,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奮力突破”之年。將按照“一廣場兩路三片區N個街區里院”的整體布局,圍繞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歷史文化挖掘等方面攻堅克難,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制,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加快建設活力、時尚、方便、溫馨的歷史城區。
早報記者在西部城區探訪了多個項目的施工現場,可以預見,隨著多個項目在這里落地,今年青島西部老城區將迎來更多的變化,帶有青島人濃厚情懷的這片區域或在今年就迎來華麗轉身。
“一廣場”青島灣廣場:
青島火車站再迎“大海視野”
“拆完了!阻礙視野的這個高樓已經沒了。”近幾天,青島人朋友圈里都在傳著這張照片,在位于太平路53號的原國風大酒店拆除現場,原本的高樓已基本拆除完畢,施工現場內,幾臺挖掘機正在場地圍擋內忙碌著做收尾工作。
△圖為國風大酒店拆除后記者 邢志峰 攝
去年10月30日,共18層、約60米高的原國風大酒店大樓正式開始拆除,標志著青島灣廣場改造項目拆遷工作實施啟動,也邁出了走出青島火車站就能看見大海的“第一步”。
國風大酒店地塊占地面積2866.3平方米,位于青島火車站的正南方,是青島火車站和青島灣之間,最中間的一塊地。“因為周邊的游客人流相對密集,并且還有道路以及其他正在使用的建筑,所以無法進行爆破,只能使用人工加機械的方式來拆除,因此工期相對長了一些。”工程負責人李耀華介紹,這幾天就能全部完工,后面的拆除目標就是兩邊的海潤大廈和華聯大廈。
早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從青島火車站廣場往大海方向,目前已經有了一個“通道”,海風可以無阻礙吹向青島火車站廣場,下火車嗅到的”海味“更濃郁。
青島火車站是全國獨一無二在主城區里靠海邊最近的一個火車站,隔著青島灣僅幾百米遠,但以前從火車站出站口往海邊方向看去,華聯商廈、國風大酒店、海潤大廈等建筑將看海的目光給徹底遮擋了。
“隨著今年陸續拆除這塊區域的建筑,到時候出青島火車站能一覽無余看大海。”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工委書記張志棟介紹,區域內的建筑全部拆除完畢后,未來青島灣廣場項目將綜合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與火車站、地鐵站點及周邊互聯互通,實現火車站前濱海廣場“出站即觀海”的觀景效果,提升火車站周邊區域城市品質,突出青島灣歐陸風情,擬打造集商務、商業、旅游、文化、交通、住宿、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青島灣畔的這片區域將變成青島濱海新地標。
早報記者還了解到,青島灣廣場項目在規劃中,還將配建大量的停車位,解決周邊目前停車難的問題。
“兩路”濟南路和中山路:
“六街口”擬建設地下停車場
在濟南路拓寬工程的施工現場,早報記者看到沿膠濟鐵路一側房屋都已拆除完畢,部分路段正進行管線鋪設施工,大型吊裝設備穿梭運送材料,來來往往的施工人員有序忙碌著。
“春節期間我們不間斷施工,已完成多半部分道路管線敷設工程量,部分路段開始鋪設路基。”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根據計劃,下月底完成施工,濟南路將具備通車條件。
西部老城區發展的一個“尷尬”問題就是缺停車空間,市南區在這次提升改造中也在積極拓展停車空間。“將利用濟南路拓寬項目沿膠濟鐵路一側房屋拆除后的邊角地建設約60個車位的地面停車場。”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工委書記張志棟介紹,還計劃利用濟南路南側六街口小廣場建設約200個車位的地下機械停車場,目前已完成設備選型并確定地下部分方案,正在優化完善口部設計,辦理選址意見審批手續。
在推進中山路步行街建設方面,市南區在去年底已經拆除了中山路72-74號、117號周邊的違法建筑,讓青島商會舊址和“消失”30多年的中山支路恢復歷史原貌,再之前,膠州路人行天橋拆除、棧橋直通中山路等,為中山路步行街提升做了大量準備。
下一步將加快推進中山路公共景觀、設施改造、市政管網、亮化升級等基礎設施提升前期工作,根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編制的中山路及周邊區域保護改造規劃,完成中山路步行街概念規劃方案設計。
借鑒全國示范步行街先進經驗和專家咨詢會議提出的意見,深化修建性設計和建設落地方案;深入挖掘歷史積淀,整理歷史文化資料,按照“一樓一策”模式制定建筑修繕和活化利用方案。統籌深化中山路街區資源整合、空間利用、商業和旅游開發,推動打造北段、中段、南段區域青島時尚新地標,激活西部老城區向國際資源的配置轉變。
“三片區N個街區里院”:
“最青島”歷史街區全面提速
圍繞著中山路周邊,布滿了歷史風貌保存完好的街區,黃島路、寧陽路、北京路、曲阜路、濰縣路、廣西路……提起這眾多熟悉的名字,在青島人的記憶中是有獨特感情的,特別是很多人當年就居住這些片區中,更是有著斑駁的回憶。
早報記者探訪黃島路、寧陽路、北京路等已開工的片區看到,這些街區的部分建筑已經被施工圍擋和防護網包裹,里面都有工人正忙著對這些老建筑進行各項修復施工。
“老建筑的修復工作很復雜,甚至比重建還麻煩,但修復完的效果將是無可替代的。”在寧陽路片區項目施工現場,一名工作人員說,修復后的老建筑一定會是原來的樣子,是歷史城區該有的模樣。
目前,黃島路片區項目已啟動一期試點區域四方路6個里院修繕施工,推進片區內四方路、濟寧支路等部分道路管線改造等工程;寧陽路片區項目已完成寧陽路17號、泗水路12號院加固修繕和寧陽路、壽康路道路綜合改造提升,正在推進寧陽路11號院等其余里院修繕施工;北京路片區(劈柴院二期)項目,正在實施北京路5號院加固修繕施工,開展其余部分里院建筑保護更新方案專家評審,確定修繕施工意見。
根據市南區的規劃——
黃島路片區引進藝術品展示、藝術家巡展、品牌旗艦店,打造“新街里”時尚體驗街區;
寧陽路片區引進品牌民宿機構,打造民宿風情及主題精品酒店街區;
北京路片區與孟京輝話劇團隊、中央戲劇學院等合作,打造集話劇創作、舞臺展演于一體,“最時尚”的文化創意和藝術展演街區;北京路5號院引進上海悅尚里先鋒藝術機構,打造“國潮”文化創意街區……
在這些老街的保護提升中,市南區將立足打造“最青島”歷史街區,以文化為創新要素的經濟新形態,推動里院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留下“最青島”的城市記憶,推動實現“建筑可閱讀、街道可漫步、文化可傳承、城市可記憶”。
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工委書記張志棟介紹,對于這些老街和里院,市南區堅持精準定位、文脈契合、產城融合、多元互補的原則,整合現代商貿、民俗文化、中華老字號等元素,推動打造“老建筑+新消費”“舊里院+新經濟”“原場景+新體驗”的新業態。引導重點業態,重點支持影視配套、創意設計、高端民宿、藝術展演、沉浸體驗等業態發展。
來源 |青島早報首席記者 孫啟孟 通訊員 孫熙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