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歐洲小鎮"入畫來! 風光旖旎的沙子口你愛嗎
青島新聞網4月17日訊(記者 朱穎 通訊員 張海玉)春暖花開的季節,位于嶗山腳下、海灣之濱的西麥窯社區又多了一個休閑觀光的好去處——“麥窯梨雪”公園。梨花盛開、桃花灼灼,居民三兩結伴,漫步其中,一派歲月靜好、悅享生活的景象。當前,沙子口街道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鄉村產業振興按下“快進鍵”,以“流清灣濱海度假風情帶”和“南九水休閑藝術示范帶”打造為中心,以沙港灣建設帶動全域旅游、延伸開展工業旅游來促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
“麥窯梨雪”公園建成,美了環境樂了百姓
最美四月天,西麥窯社區居民的心里美滋滋的。歷時四個月,“麥窯梨雪”公園趕在花繁柳青的春季完工。近日,記者來到西麥窯社區,緩緩走近公園,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吸引。公園位于半山腰位置,視野非常好,仰看郁郁蔥蔥的群山、高高的水壩;俯視遠眺,碧藍的大海映入眼簾。
188棵梨樹競相開放、28棵桃樹點綴其中,置身花海,沿著木棧道拾級而上,花香撲鼻、怡然自得。除了美麗的自然景觀,公園還融入了人文元素。在公園的前端,有一處石柱組成的文化墻,上面記錄著社區名字的由來;公園里面還有許多貼心的設計,石板路、休息座椅、兒童玩耍沙區、休閑健身廣場……讓前來散心的居民和游客感到非常舒適?!斑@座公園真是建到了我們老百姓的心坎上,現在晚上吃過飯,很多人都來這里散散步,聊聊天,聞著花香,特別愜意。”西麥窯社區居民唐女士高興地說。
初次來這里的人,很難把眼前風景宜人的公園和垃圾遍地的荒坡聯系在一起,但事實正是如此。改造之前,這片半山腰很荒涼,雜草叢生、堆滿垃圾,為改善社區生活環境,沙子口街道決定對其進行升級打造,建成了如今的集風景、人文為一體的公園。
采訪當天,西麥窯社區居委會主任王峰春正在這里巡查護林防火,他告訴記者,以“麥窯梨雪”公園的建設為契機,打通了公園東邊的環山路,以往泥濘不堪的土路,搖身一變成了干凈美觀的石板路,而且直接通到嶗山主路上?!斑@樣一來,社區內部就與嶗山主路打通了,游客就可以沿著環山路進到村里來,賞風景、住民宿、吃農家宴,促進老百姓增收致富?!蓖醴宕盒χf。
打造東方“歐洲小鎮”,深度盤活旅游資源
沿著嶗山路一路向東,從西麥窯社區到流清河社區,這一帶的沿路商鋪與居民樓正在進行外立面打造。統一粉刷成了“中國紅”顏色,鮮艷而不張揚,與山海風光相互交融,宛如“歐洲小鎮”的風格,美不勝收。
記者在流清河社區鮑魚島接近嶗山風景區入口處看到,外立面完工的房屋前,還統一鋪設了地面,采用堅實耐用的陶骨顆粒材料,坑洼不平的水泥路變得更加平坦、美觀?!奥访娲蛟煲还卜譃榧t色和黑色,紅色是人行道,每隔10米還要畫上嶗山的山水元素圖案,4月底完工?!鄙匙涌诮值澜ㄔO發展中心工作人員趙克響告訴記者。
“通過外立面打造、修整道路,環境變得更美了,來旅游的人也會更多,我們的漁家宴會越來越紅火?!绷髑搴由鐓^居民林濤滿懷希望地說。他在嶗山路上經營了10幾年漁家宴,每年接待大量游客,眼下正在進行環境改造,林濤心里充滿了感激?!霸凵匙涌诤ur新鮮、便宜,有很多回頭客,如今,沿海又變得跟‘歐洲小鎮’一樣,相信會吸引更多人來旅游消費,將會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绷譂雇?。
如何借力鄉村振興,發展社區集體經濟,流清河社區黨支部書記紀甲玉心里下著一盤棋。對于社區發展旅游經濟當前的長處與短板,他如數家珍。乘著打造“流清灣濱海度假風情帶”的東風,流清河社區將完成污水管網改造、電線入地、建設觀景平臺等項目;針對旅游旺季停車位緊張的狀況,還將打造地下停車場,不久的將來,流清河社區的環境面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紀甲玉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盤活旅游資源,該社區還通過引進第三方專業平臺公司進行市場運營管理,提高產業發展效能。
目前流清河、東麥窯、西麥窯三個社區已與青島祥源旅游公司成立了文旅產業發展聯盟,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聯盟公司統籌規劃文旅產業布局,以祥源公司為主導謀劃運營,三個社區分別成立公司加盟參與運營,保證社區每年不少于40萬元的穩定收益。
一攬子鄉村振興計劃,鼓起百姓“錢袋子”
按照嶗山區開啟“戰略北進”、實施“七大行動”的總體部署要求,沙子口街道結合轄區旅游文化資源,制定了一攬子鄉村產業振興計劃,其中,打造“南九水休閑藝術示范帶”是另外一項重點工程。
據沙子口街道農業農村中心主任薛長坤介紹,“南九水休閑藝術示范帶”包括大石、大石頭、東九水、西九水等社區,以“一河一路”提升為基礎,以大石社區畫家村打造為抓手,將南九水區域打造成一條集藝術創作、生態旅游、精品農園、高端民宿、休閑康養為一體的美麗鄉村之谷、有藝術情調的城市后花園。
打造大石畫家村,以大石文化為載體,以現有的青島當代水彩藝術研究院為基礎,借助市文聯三大平臺,以大石畫家村為突破,形成規模后,逐步打造水彩藝術小鎮,積聚形成文旅文化聚集園區。這里作為青島市美術家協會寫生創作基地,將每年舉辦寫生創作培訓班,青島當代水彩藝術研究院定期組織畫家在嶗山寫生創作,為居民普及水彩知識并對中小學校水彩社團授課,每年舉辦國內乃至國際水彩畫節,形成創作、制造、服務、銷售文化藝術產業鏈,讓更多的居民通過參與實現創收。
另外,街道將打造東九水精致采摘園,在東九水社區打造精品農業采摘園,配套實施自動化水肥一體灌溉,根據三季采摘、四季觀景需求,加強果相改造,做到春夏季有櫻桃、杏,秋冬季有柿子、石榴、無花果、草莓等采摘;加強林相改造,種植紅楓、銀杏等觀賞樹木,使游客在采摘的同時能觀賞山中一年四季七彩斑斕的春花秋葉景觀,并在山林局部增設部分休閑運動體驗、兒童娛樂等設施。
與此同時,街道還打造西九水糧食文化民宿。西九水社區重點利用歷史糧庫,打造山東省第一座以糧食文化為主題的“1960”糧庫博物館,并利用毛毯博物館等,設立“青少年教育研學基地”,挖掘和展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糧食文化,成為集收藏、展示、教育、科研、科普為一體的重要文化基地和藝術創作服務基地。大石頭社區配合藝術村產業發展,重點打造與藝術基地、特色采摘配套的農家樂等服務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