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期待了66天的擁抱 這一刻送給援鄂歸來的爸爸
▲2月9日,青島市市立醫院第二批醫療隊出發支援武漢,總院長宣世英像囑咐自己的孩子一樣囑咐辛永寧:“記得每天向我報個平安”。因為出發匆忙,現場,辛永寧醫生只留下了這一張模糊的影像,也沒能有時間與自己的女兒好好告別。那時誰也不知道,再見是什么時候,誰又可以平安歸來。
但陰霾不會永遠籠罩大地,4月15日上午,闊別66天,辛永寧醫生從武漢平安歸來。在市立醫院東院區,院長宣世英和辛永寧的家人一起等待著他們的英雄。沒有了出征時的不舍與悲壯,所有人也都放下了懸著66天的心。兩個多月的援鄂抗疫,辛永寧醫生奮戰、堅守在武漢最重病區光谷院區,用病患零死亡的成績,交出了一份滿分的答卷!在歡迎儀式現場,辛永寧的女兒再次見到了爸爸,一個長長的擁抱,就是女兒想要跟爸爸說的一切。
【青島新聞網原創】
(圖文|孫志文 視頻|陳通 荊瀟坤)
“經歷過這種生活,我才發現,跟家人聚在一起,一個擁抱,一起吃一頓團圓飯,那就是最幸福的事。”結束援鄂征程回到家后的辛永寧,這樣定義了他心目中的“幸?!?。
4月15日上午,青島市市立醫院第二批48名援鄂醫療隊員結束隔離休整,平安歸來,至此,市立醫院56名援鄂醫療隊員悉數回家。作為醫療隊的醫療主管,青島市市立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辛永寧也在當天返回青島,與闊別66天的妻女相聚。
在這支凱旋的隊伍中,辛永寧的身份比較特殊,曾經在武漢求學的他算是半個武漢人,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辛永寧多次主動請纓,希望回到他的“第二故鄉”抗擊疫情。2月9日凌晨,為了不影響女兒學習,他沒來得及和女兒告個別,就踏上了援鄂征程,這一去就是兩個多月。
比起離別的淚水,女兒更期待團聚的擁抱
4月15日上午,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西側停車場上人頭攢動,地上耀眼的紅地毯和遠處印有“回家”字樣的巨幅噴繪,代表著援鄂英雄即將返回闊別已久的家鄉。此時,辛永寧的妻子季德春和女兒辛文淵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記者:“一會爸爸下車要怎么樣?”
辛文淵:“抱!擁抱!”
兩個多月沒見到爸爸,即將到來的這個擁抱,女兒辛文淵期待了很久很久。在此之前,辛文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從小到大,她經常聽爸爸講起抗擊非典時期的故事,這次疫情發生后,她知道爸爸一定會像17年前那樣沖上一線、阻擊疫情,“所以,(爸爸去援鄂)我心里早有準備了”。而之所以在爸爸出發時沒有跟他告別,是因為比起離別的淚水,她更期待團聚的擁抱。
上午11點30分,兩輛掛著“白衣戰士,抗疫英雄”橫幅的大巴車緩緩停在市立醫院東院西側停車場,48名援鄂醫護人員一個接一個地走出車廂。當辛永寧下車時,一家三口十分默契地發現了彼此,手捧鮮花的季德春牽著女兒的手,一個箭步沖上前去,一家三口緊緊擁抱在一起。
此刻,三個人誰也沒有開口說話,所有的擔心與牽掛,所有的興奮與激動,在這一瞬間都被團聚的喜悅沖淡,化作無言。
“辛永寧們”的付出,沒有辜負光榮的使命
回想起在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奮戰的50個日夜,辛永寧感慨良多:“援鄂的50天,拓寬了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的寬度和厚度,所以我對生命的意義理解地更深了。”
援鄂期間,作為醫療隊的醫療主管,辛永寧始終把挽救患者生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李永春院長的帶領下,他作為醫療主管,迅速組建了三個醫療組,實行網格化管理,醫療隊全體醫生進行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多學科協作,參考最新診療指導方案,制定精準個體化治療方案,全力救治每一位病患。
市立醫院總院長宣世英在不久前接受青島新聞網采訪時說:“這次支援武漢,青島市市立醫院是支援同濟醫院光谷院區17支國家隊的一員,只有我們一家是地市醫院,其他16支隊伍都是大學的附屬醫院,包括華山醫院、瑞金醫院等,全部是國家最好的醫院,所以我們真的是使命光榮。”
可以說,“辛永寧們”的付出,沒有辜負這光榮的使命!雖然工作強度很大,但支援武漢這些日子,醫療隊的每一位醫護人員每天都充滿斗志。辛永寧:“與我們一起來支援武漢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頂尖醫院的醫療同行們,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與‘國家隊’并肩作戰,我們有壓力,也有動力。面對疫情挑戰,我們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一定要出色完成任務,不能給青島丟臉?!?/p>
據了解,青島市市立醫院是青島市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單位,分別于除夕夜和元宵節派出兩批56名醫療隊員支援湖北黃岡、武漢。從2月9日出征到3月31日返回山東,整整50天,累計救治患者104人,其中重癥與危重癥96人,占比超過90%,可以說,這支取得光輝“戰績”的隊伍,是一支名副其實的精銳之師。
疫情穩定后,一家人想去武漢看看
為了迎接丈夫凱旋,妻子季德春買了一整箱小龍蝦。季德春:“他說他特別想吃小龍蝦,今天給他做一頓,接風洗塵?!?/p>
回到家中的辛永寧也十分喜悅,臉上始終掛著笑容,不僅是因為能吃上小龍蝦了,更是因為回到妻女的身邊,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讓他覺得特別幸福。
據了解,從辛永寧援鄂的第一天起,家人的牽掛便從未間斷過。妻子和女兒每天晚上都會守在手機旁,等著與遠在武漢的辛永寧通視頻電話。為了不讓家人擔心,辛永寧無論工作到多晚,都會在回到駐地以后,第一時間打視頻電話,給妻子和女兒報個平安。
如今,辛永寧圓滿完成了援鄂任務,與妻女團聚,他們已經為即將回到正軌的家庭生活做好準備,也開始期待著疫情徹底結束后的美好計劃。季德春:“等后面疫情穩定了,我們一家人都想去武漢看一看。看看在這個特殊時期,他曾經戰斗過的地方?!?/p>
對于這個計劃,女兒很滿意。辛文淵:“旅行是個很好的愿望,我還從來沒跟爸爸一起旅行過……”
【訪談實錄】
記者:你出發后,家人對你非常掛念,你知道嗎?
辛永寧:我知道。到了武漢,到了酒店以后,安頓好我就給(家人)報個平安吧。我對象就是眼睛哭得很腫,我確實挺心疼的……
記者:作為醫療隊的醫療主管,援鄂期間的工作壓力大嗎?
辛永寧:我們是同呼吸共命運的戰友,你帶著年輕的醫生去(援鄂),萬一有點什么事……這種壓力比你真的投入到(工作)里面可能要更大。
記者:經歷了這次支援任務,你覺得什么是幸福?
辛永寧:當你經歷過這種生活,我想,最平凡的,哪怕就是跟家人聚在一起,一個擁抱,一起吃一頓團圓飯,我覺得就是最幸福的事。
記者:患者的哪些舉動感動過你?
辛永寧:當時我們救治的一個患者,他心中有大愛,心態非常好。痊愈以后就說我們青島跟武漢在這種環境下聯合在一起,要建一個‘青島武漢雙城記’,這樣一個(微信)群,他們將來要組織痊愈出院的患者,到青島來看海,然后要請我們的隊員再去武漢看櫻花,我覺得非常感動。
記者:在您的“第二故鄉”開展工作,哪些人或事深深地影響了你?
辛永寧:跟我一起工作的武漢同濟光谷院區的同事,他們已經在那種環境下艱難地工作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們去了以后,他們仍然要跟我們一起工作。我們回家了以后,有航空禮,過水門,各種規格的接待,他們還依然要在那里工作。同濟光谷院區的護士長發了個視頻,讓我非常感動。他們自己用那種手消液,這么一噴,也弄成個小‘水門’,在自己的病房里做了一個(高規格禮遇)。我覺得他們也應該受到這種高規格的禮儀,但是他們當地的工作人員沒有這種待遇啊,他們付出的比我們更多。他們這種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真的深深地影響了我。我們覺得,我們就是去逆行,去援助武漢。(但)我從武漢人民的身上學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