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急著去 那邊盼著來!學趕深圳"第三棒"整裝待發
王清憲與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集體談話時強調:提升學習能力專業精神探索勇氣
王魯明出席
4月13日下午,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集體談話會議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清憲出席并與第三批150名選派干部集體談話。他強調,全市黨員干部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提升對城市的責任感、使命感,在“學深圳、趕深圳”中持續錘煉本領,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專業精神、探索勇氣。
市委副書記王魯明出席會議。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偉主持會議。
“‘學深圳、趕深圳’給青島帶來了全面的、深刻的變化。”王清憲指出,“學深圳、趕深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前,我們正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推進建設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這些戰略目標的落實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用新的視野、新的理念、新的知識、新的邏輯、新的打法去突破。學習能力是干部專業化的必備要求,就是要有開放的素質,主動接受新事物、樂于學習新事物、善于探索新事物。作為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擔當使命。
王清憲強調,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干部的思考水平,而提升干部的思考水平,就需要有專業精神。專業精神是對真理的勇于探究,是善于利用各種專業知識、規律、工具深入研究分析,通過概念、判斷、歸納、推理等形成理性認識,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學術精神。全市干部要結合自身崗位的體驗、工作的歷練,用專業的精神去研機析理,搞清楚工作背后的邏輯是什么、穴位在哪里,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自覺做到想透、說清、干實。
王清憲強調,開放創新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要進一步提升探索的勇氣,勇于創新、敢闖敢試,在實踐中增強建設青島的本領。要更加注重實踐聯系理論,把工作實踐中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又回過來用以指導工作探索。體悟實訓干部要在實踐中親身感受深圳發展生態,把更多學習成果帶回來,體現到青島工作的探索中去。要深入思考如何在疫情影響下危中求機、乘勢而上,認真學習深圳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思路舉措,特別是發展信息產業、5G、人工智能、創投風投等方面的經驗,助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據了解,我市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150名,實訓單位包括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平安證券、華潤集團、騰訊集團、前海母基金等79家單位,時間為100天。
當日,青報觀象山發表時評——
這邊急著去 那邊盼著來!學趕深圳"第三棒"整裝待發
4月13日下午,青島市機關會議中心三樓會堂春節后首次啟用。
在青島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啟程之際,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這里與150名隊員聊了一個半小時。
派干部到深圳體悟實訓是青島“學深圳、趕深圳”的創新之舉。去年,青島已經先后派出兩批、307名干部到深圳的企業體悟實訓,他們體悟“深圳奇跡”背后的邏輯,取回了青島發展需要的“真經”。
按照原計劃,第三批體悟實訓干部原本春節后就要啟程,突如其來的疫情暫時阻斷了他們的行程。眼下,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漸趨平穩,深圳企業相繼復工復產,在經過充分準備后,條件一經允許,他們毅然決定啟程。
疫情尚未散去,在這個特殊時期,義無反顧地派出這么多干部到深圳體悟實訓,彰顯出的是青島“學深圳、趕深圳”的堅定決心與超凡毅力。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了世界經濟格局,但也蘊含著新的發展機遇。誰先在困局中看到了未來,誰肯率先改變自己適應未來,誰就有能力、有準備引領未來。
已經退無可退的青島,開啟“追趕模式”,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眼下,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都已經進入正軌,“學深圳、趕深圳”自然也不能再等下去。
青島急著去,深圳盼著來!深圳的體悟實訓企業對青島干部身上表現出來的堅韌不拔與專業素養極其欽佩,紛紛要求他們早日成行。
他們此行的任務可以說異常艱巨,不僅要當好“深圳的學生”“青島的代言人”,還要做好個人防護,平平安安。
座談會上,王清憲不僅對體悟實訓干部,更對全市黨員干部提出了要求:提升學習能力、專業精神、探索勇氣。
1
疫情阻擋不了青島
“學深圳、趕深圳”的步伐
你想成為誰,首先要敢想,如果連想的勇氣也沒有,那自然就沒有了可能。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赴青島主持了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之后,總書記視察了青島,視察了山東,對青島提出了“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指示。
怎樣才算搞活?如何才能搞活?青島明確提出“學深圳、趕深圳”,用最簡潔明晰的語言傳遞出“青島的愿景是什么、青島要干什么、青島的狀態是什么、青島的發展路徑是什么”,凝聚起了全市上下全心全意謀發展的沖天干勁兒,構建起“南深圳、北青島”的全新格局。
“學深圳、趕深圳”,首先要“學深圳人、趕深圳人”,特別是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選派干部到深圳體悟實訓,成為青島“學深圳、趕深圳”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
去年5月22日,肩負著“學深圳、趕深圳”的重要使命,青島157名年輕干部遠赴深圳,開啟為期100天的體悟實訓之旅。
去年8月28日,第二批體悟實訓干部抵達深圳,與第一批體悟實訓干部進行無縫銜接,開啟“深圳時間”。
青島這一創新之舉開了全國之先河,受到廣泛的關注。兩批307名體悟實訓隊員,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錘煉干部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的素質和能力,探究深圳發展背后的規律和邏輯,思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轉變和重塑。在深圳,他們結親戚、創品牌、搭平臺,建立了青島與深圳交流合作的新平臺。
他們取回了“真經”——結合所學所悟,共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150余篇,意見建議250余條,其中不少意見建議已經納入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
過去的困頓,一些找不到路子的問題,如今腦筋頓開,在“學深圳、趕深圳”的開闊視野下豁然開朗。
一年來,“學深圳、趕深圳”給青島帶來了全面的深刻的變化,深圳經驗化為生動的青島實踐,城市能級和城市影響力實現了大幅躍升。
去年,兩地成立了全國首個橫跨雙城的商會組織——青島深圳企業家聯誼會,華為、騰訊、中興,海爾、海信、青啤等兩地頭牌企業家攜手走到了一起,開啟了兩地企業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嶄新模式。
體悟實訓干部還扮演著招商引資的角色。第一批簽約項目39個,洽談項目52個;第二批助力簽約項目62個。
受體悟實訓的影響帶動,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來青島投資布局,謀劃發展。2019年以來,來自深圳企業投資合作項目就達到111個,到位資金已經達到300億元。其中,5億元的重點項目32個,計劃總投資1762.6億元。目前,已經注冊落地了16個,注冊落地率達到50%。深圳已經成為青島內資的主要來源地之一。
學是為了趕。一年來,青島哪些領域對深圳形成了趕超之勢呢?一年前,青島提出,在政務服務方面“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
青島做到了嗎?一年來,高效青島攻勢全面展開,工程項目建設報建、公共資源交易全程電子化、政務領域信息公開與運用、雙休日預約服務、延時服務和幫辦、代辦服務等21項指標已經超越了深圳;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納稅服務、用電報裝等12項指標與深圳持平。
再比如投資。2019年,青島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6%,比上年提升13.7個百分點,一舉擺脫了2017年7.4%、2018年7.9%的低增長,增速創近七年新高,超越深圳,列全國35個大城市第一位。
更為重要的還是青島干部在思想上、觀念上的轉變。優越感減少了,危機感增加了;視野開闊了,格局更大了,學會了拿著地球儀來謀劃青島的發展。
深圳有深圳的優勢,但青島也不全是劣勢。深圳不是不能被趕超的。這就好像在40年前,誰也不會想、不敢想,一個小漁村會有一天超越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只要敢想,一切皆有可能。
2
學什么?市委書記“點題”
“學深圳、趕深圳”到底學什么?經過前兩批307名隊員的體悟實訓,路徑已經比較清晰,那就是學習深圳人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的能力和素質。
當然,光知道“深圳奇跡”背后的這個大邏輯還遠遠不夠,還需要研機析理,深刻體會這一邏輯是如何發生作用的。
“學深圳、趕深圳”不是幾批干部就能完成的,需要一批一批堅韌不拔,堅持不懈。第三批干部此行不是對前兩批干部體悟之路的簡單重復,也不是“拾漏補缺”,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進化。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經濟發展形成了沖擊,城市發展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新的挑戰。如果不能盡快解決,勢必埋下隱患。面對新形勢,應該學什么?
在4月13日舉行的座談會上,王清憲給隊員們“點了題”,第一個題目便是工業互聯網。
疫情蘊含的最大機遇就是因疫情倒逼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帶來的機遇,就是工業互聯網即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機遇。工業互聯網是新的產業模式的革命。如果說新一代信息技術成就了深圳,消費互聯網成全了杭州,那工業互聯網很有可能將成就青島。
這一次,青島有實力抓住機遇,而且必須抓住。青島一大重要優勢就是擁有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涵蓋全部41個工業門類中的36個,這也為青島發展工業互聯網產業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目前,青島已經誕生了海爾卡奧斯,位居工信部十大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名單首位;也誕生了酷特智能這樣以“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為核心的互聯網平臺型企業。
危困從來都是創新者的機會。去年以來,青島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領域的早謀劃、早部署,正在為青島搶抓疫情蘊含的重大機遇提供可能。
發力新基建、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青島不僅沒有因受制于疫情的束縛,減緩發展的腳步,反而大踏步邁上全新的征程。
在這些領域,深圳有不少好的做法值得青島學習和借鑒。不僅如此,兩地在這些領域優勢互補,存在著很大的合作空間。
面臨百年不遇的大變局,第三批體悟實訓干部使命在肩。“希望大家深入思考如何在疫情影響下危中求機、乘勢而上,認真學習深圳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思路舉措,特別是發展信息產業、5G、人工智能、創投風投等方面的經驗,助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其實,在出發前的準備期,第三批隊員心里也基本有了目標。近期,實訓隊在對隊員提報的223個問題形成的問題清單1.0版基礎上,繼續聚焦提煉,形成重點問題清單2.0版,提出了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16+N”方面的問題,內容就包括如何借鑒深圳經驗、加快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如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促進產業經濟發展等。
帶著問題赴深圳,就有了靶子,更加聚焦,更加精準。我們對他們將取回怎樣的“真經”,頗為期待。
3
怎么學?市委書記講了三句話
第三批體悟實訓干部既是深圳的學生,也是青島的形象代言人。通過接下來100天的體悟實訓,他們應該提升哪些能力素質?
在集體談話會議上,王清憲對體悟實訓干部,更對全市黨員干部提出了三點要求:不斷提升學習能力、專業精神、探索勇氣。
學習能力是干部專業化的必備要求,就是要有開放的素質,主動接受新事物、樂于學習新事物、善于探索新事物。作為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擔當使命。
前兩批體悟實訓的隊員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向深圳展示了青島干部的開放素質、學習能力。他們利用實訓參觀、調研,參加展會、論壇等一切機會,在學中干、在干中學。有的干部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還報名參加并通過了期貨從業資格考試;有的順利通過了企業入職合格考試,并獲得了優異成績;還有的利用休息時間走入深圳的社區,學習深圳社會治理、城市管理的經驗做法等等。
當前,青島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推進建設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這些戰略目標的落實都需要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用新的視野、新的理念、新的知識、新的邏輯、新的打法去突破。
深圳有一流的創新環境、一流的企業和企業家,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接下來會做什么,都是對青島有益的借鑒。
可以說,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干部的思考水平,而提升干部的思考水平,就需要有專業精神。
專業精神是對真理的勇于探究,是善于利用各種專業知識、規律、工具深入研究分析,通過概念、判斷、歸納、推理等形成理性認識,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學術精神。
全市干部要結合自身崗位的體驗、工作的歷練,用專業的精神去研機析理,搞清楚工作背后的邏輯是什么、穴位在哪里,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自覺做到想透、說清、干實。
開放創新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實踐的過程,要進一步提升探索的勇氣,勇于創新、敢闖敢試,在實踐中增強建設青島的本領。要更加注重實踐聯系理論,把工作實踐中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又回過來用以指導工作探索。
體悟實訓干部要在實踐中親身感受深圳發展生態,把更多學習成果帶回來,體現到青島工作的探索中去。要深入思考如何在疫情影響下危中求機、乘勢而上,認真學習深圳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思路舉措,特別是發展信息產業、5G、人工智能、創投風投等方面的經驗,助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隨著國內疫情趨穩,各個城市都在“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搶抓新的發展機遇。青島啟動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充分體現了“學深圳、趕深圳”的決心。
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共有150名,實訓單位包括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平安證券、華潤集團、騰訊集團、前海母基金等79家單位,時間為100天。
相信作為“第三棒”的150名干部,會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充分的準備、更加穩健的步伐,在“學深圳、趕深圳”中提升自己,錘煉本領,取回“真經”,加速跑好第三棒,奮力跑出新精彩。
作者 |沈默 佳音
(內容來源:綜合自藍睛、青報觀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