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衰落到隨疫情"爆紅" 泡面或迎來"高光時刻"?
青島新聞網3月17日訊 最近,你“解鎖”了泡面的多少種吃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因長時間“宅家”以及復工后單位、企業食堂暫不經營等原因,方便面等速食也銷量暴漲,迎來“真香”。據京東發布的《2020年春節消費大數據》顯示,泡面品牌康師傅成交額同比超過20倍,統一品牌成交額同比超15倍,進口泡面品牌農心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6倍。泡面再度全面躥紅,不禁讓人感嘆,方便面行業或迎來“高光時刻”?
囤泡面成了島城市民的“宅”家習慣。
“宅經濟”之下 引發全民“泡面熱”
番茄肥牛面、芝士焗泡面、泡面小圓餅……有人說,這個春節宅在家,最大的本事就是解鎖了泡面技能,什么泡面食堂、泡面英雄、深夜泡面基本上都不在話下。目前,微博話題“宅家泡面都被玩壞了”,閱讀量已超過2.5億,討論4.7萬。
除了“居家族”,泡面也成為一些已復工人員的午餐選擇。青島一家傳媒公司員工周女士告訴記者,公司食堂一直沒有營業,盡管可以點外賣,但是要跑到園區門口自取,還要測體溫、排隊、等電梯也挺麻煩,所以午飯基本靠泡面解決。不少白領直接在復工時就備好了整箱泡面。
泡面的“爆紅”,帶動其線上線下的銷售。數據顯示,2月以來,天貓平臺方便食品整體銷量同比增長700%。其中“方便面”一詞搜索量大增200多倍。在京東平臺,從除夕到初九,售出了1500萬包方便面。2月3日-6日,蘇寧小店方便面銷量環比猛增了342%;2月10日-13日,方便面銷量同比增長357.59%。
超市里的泡面貨架上,熱門口味被一掃而空;不少超市或便利店,也把各大品牌的桶裝、袋裝方便面被擺放在顯眼位置,5包裝等大包裝方便面更受消費者青睞。工作人員說,從春節開始,除洗手液、消毒液外,速凍水餃、面條、自熱火鍋、泡面等速食食品受到歡迎。
不少島城白領復工時備好了整箱泡面。
“疫”外受寵 讓消費者重新認識方便面
業內人士表示,近幾年,方便面消費因外賣崛起、高鐵普及、健康觀念變化等因素日趨轉冷。從行業日趨萎縮到再次走紅,方便面在人們餐桌上的角色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
數據顯示,我國是方便面消費大國。2013年,中國方便面總銷量近500億包,達到銷量最高峰,自此以后,方便面銷量持續下滑;2016年,下滑至385億包,2018年,中國方便面行業開始復蘇;2019年上半年,中國方便面市場銷售額同比增加7.5%,整體銷量同比增長1.4%。
據悉,長期以來,方便面主要消費食用場景之一是長途火車。近幾年隨著高鐵大發展,旅途時間縮短,旅客在路途上的用餐需求減弱。外賣行業發展也是影響方便面消費量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低線城市,多、快又好吃的外賣更多取代了方便面原本作為“一頓飯替代品”的位置。性價比較高的連鎖餐飲業迅猛發展、人們健康觀念的變化,也影響到方便面消費量。
“中國方便面行業再次被疫情徹底激活。”有業內人士談到,方便面行業曾經非常輝煌,但由于自身創新未能跟上消費升級,導致方便面行業連續下滑,隨著企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2018年,中國方便面行業開始復蘇,但相對緩慢,此次疫情讓更多曾經不再關注方便面的消費者重新認識了方便面。
持續“泡面熱” 行業或迎來“高光時刻”?
疫情也讓我們看到,這些年,中國的泡面產業一直非常“努力”。近幾年,以康師傅為代表的各大泡面巨頭紛紛推陳出新,方便面的多樣化讓消費者的選擇性更多。隨著消費升級的趨勢,國內方便食品產品發展已經轉向品質升級。
數據也表明,在此次疫情前,方便面行業已經出現一定的回暖跡象。康師傅財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集團泡面事業收益為115.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8%。根據統一發布的公告,2019年上半年統一方便面業務收益為42.6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
那么,泡面行業會以疫情為契機,迎來“高光時刻”嗎?對此,業內人士更多表現出冷靜態度:是否這波增長只會是曇花一現,如何把握好機會,將新用戶轉化為忠誠粉絲,考驗著每個泡面品牌。“適合長期儲備的食品從口感、營養、新鮮程度等各個方面都無法滿足日常飲食需求,因此本次疫情雖然會促使民眾養成一定的食品儲備習慣,但長期來看這一習慣所帶來的市場增長有限。”業內人士公開發表意見。
“消費者需求多元化已經成為當代消費的主流特征。”在方便面市場,由于消費層級的劃分,市場呈現出相對“碎片化”和多樣細致化,以產品為核心的品質、健康、營養、美味、口味多樣等特征越來越被消費者看重。有專家表示,方便面企業必須基于消費需求,展開以方便面為核心的高質量創新,通過贏取消費者的好感度來攻占市場。
(青島新聞網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