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青島排第幾?大數據梳理全國醫療資源百強城市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持續近3個月,自去年12月底爆發以來,確診病例的每一次上升都讓我們揪心。不過,在各地積極防控和努力救治下,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積極向好變化。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積極向好變化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截至2月28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7414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39002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首次超過現有確診病例。全國連續17天治愈出院超千人,湖北以外新增病例4例,湖北以外新增病例連續兩天個位數。
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指出,現在中國以外地區才是最大擔憂,全球疫情處于關鍵時刻,建議各國迅速采取行動。當地時間2月28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表示,目前全球共有20多種新冠肺炎疫苗正在研發階段,一些治療方法正進行臨床試驗,預計幾周內將獲首批結果。譚德塞說,中國的經驗證明,只要盡早采取有力措施,仍有機會遏制病毒傳播,避免其成為大流行病。
全國各地醫療人員馳援武漢
在近三個月里,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報道鋪天蓋地。武漢是目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陣地。由于疫情嚴峻,抗疫工作繁雜,武漢及湖北其他地區一線醫護人員和物資有較大缺口,各地醫院此前曾頻繁曝出醫療資源告急信息。在政府的統一組織部署下,全國其他省份的醫護人員和物資不斷向湖北集結。
據“武漢發布”報道,截至2月22日,在新冠肺炎阻擊戰中,全國各地支援湖北的醫護人數已達到38000余人,其中投入武漢的重癥專業醫務人員已經接近全國重癥醫務人員資源的10%。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軍隊多次增派醫護人員支援武漢。這些都大大超過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醫療救援的調動規模和速度。
這次的疫情對全國尤其是武漢的醫療體系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前期,床位不足使得一些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甚至發生了嚴重的交叉感染。另外,醫護人員不足,醫療物資緊缺也阻礙了救治工作的開展。
湖北省城市醫療資源對比
作為湖北省會城市的武漢,在地理位置上素有“九省通衢”的美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和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不僅在地理位置處于優勢地位,在醫療水平上也處于湖北省絕對領先地位。
床位是個直觀的指標,能夠反映這次疫情中當地醫療系統的收治能力。根據湖北各地統計局和衛健委相關數據,證券時報·數據寶梳理顯示,2018年武漢衛生機構床位數9.59萬張排名湖北城市第一位,高出第二位的襄陽1.5倍以上。三甲醫院數量方面,武漢以27所(含部隊醫院)排名湖北各市第一位。武漢執業(助理)醫生3.82萬人,同樣也是遙遙領先湖北其他城市。
以常住人口為基礎統計,湖北省內每千人床位數最高的是十堰,為8.73張,武漢每千人床位數8.65張排在第二位,每千人床位數排名靠前的依次為恩施、宜昌、襄陽、黃石、神農架等。以每千人醫生數量對比來看,武漢以每千人醫生數3.42人排名榜首,十堰每千人醫生數3.04人在其后,每千人醫生數較多的還有神農架、宜昌、咸寧、荊門、襄陽、黃石。
醫療資源的分布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緊密相關,經濟發達的城市,醫療資源也往往更雄厚。此外,城市的行政等級、地理區位、醫學院校資源也十分重要。武漢為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特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聚集了不少周邊城市甚至周邊省份的資源。
全國百座城市醫療資源排名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從2010年開始,每年推出上一年度的全國醫院排行結果。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2018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數據顯示,從全國各城市入圍百強三甲醫院數量來看,北上廣處于第一方陣,第二方陣則由武漢、西安、杭州、重慶占據,成都與南京緊隨其后,沈陽、長沙、濟南和天津三甲醫院的排名也均不俗。具體名單見下表:

為更全面的對比城市之間的醫療水平,數據寶以各省份和城市衛健委、統計局數據為來源,統計出全國100座主要城市人口、醫院數量、衛生機構床位數、執業(助理)醫生等相關數據。由于絕大部分城市去年的統計數據未公布,本文主要以2018年度數據為主,部分城市因2018年數據不全,暫由2017年度數據代替。
數據寶統計發現,在醫院數量規模方面,重慶、北京、天津、武漢、上海入圍前五位,其中重慶以800所醫院位列百座城市第一位,北京以736所醫院排在第二位,成都以606所醫院排在第三位。入圍前十位的還有上海、西安、哈爾濱、昆明、青島,其中青島為非省會城市,不過是山東副省級城市,也是計劃單列市,是山東省唯一GDP超萬億元的城市。相比之下,同為GDP萬億元俱樂部成員的長沙、深圳、寧波、無錫、佛山等城市醫院數量不足200所。

在床位數量方面,全國共有四座城市衛生機構床位數超過10萬,分別是重慶、上海、成都、北京,其中上海床位數22.04萬張排名首位。鄭州、武漢、廣州、哈爾濱、杭州、長沙、沈陽、西安等眾多省會城市床位數在5萬張以上,非省會城市中,蘇州、徐州、青島、濰坊、保定、濟寧等床位數也在5萬張以上。

從醫生數量來看,北京執業(助理)醫生數量10.9萬人,是全國唯一超10萬人的城市。重慶、上海、成都、廣州、杭州、天津、武漢等經濟發達城市執業(助理)醫生數量超過3萬人。
加入人口指標之后,各城市之間醫療數據會發生哪些變化呢?數據寶以常住人口為基準,統計出每千人床位數和每千人醫生數。數據顯示,每千人床位數最高的城市是長沙,達到9.48張。長沙2018年末常住人口815.47萬,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1.1萬億元,是該省唯一GDP過萬億元城市。
昆明、烏魯木齊每千人床位數分別排在第二、第三位,分別為9.28張、9.18張。鄭州、太原、成都、武漢、西寧、沈陽、杭州每千人床位數排在前十位,且每千人床位數均超過8張。
GDP過萬億元城市中,深圳、天津、寧波、佛山每千人床位數排在百座城市第八十位以后,其中深圳每千人床位數3.65張,排名第九十九位。不過深圳近些年在醫療方面投入持續加大,且成效顯著。據深圳衛健委數據,2018年深圳醫療衛生事業費投入191億元,比上年增長22.4%,較十年前同比增長約5.8倍,每千人床位數也已較十年前增長了1.56個百分點。

從每千人醫生數量來看,太原每千人醫生數5.2人排名百座城市第一位。太原是山西省省會、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2018年末太原常住人口442.15萬人,執業(助理)醫師23018人。北京每千人醫生數5.06人排名第二位,杭州每千人4.58排名第三位。排名前十位的依次還有烏魯木齊、銀川、濟南、昆明、拉薩、鄭州、海口。此外,唐山、九江、贛州、南充、汕頭、湛江、肇慶、泉州等9市每千人醫生數不足2人排名靠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