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嬰兒血管瘤
時間:2012-01-03來源:青島健康醫療頻道
什么是嬰兒血管瘤,嬰兒血管瘤的危害有哪些,上海血管瘤醫院專家給你詳細解答,嬰兒血管瘤是在出生時或出生后1個月至2個月內出現,常發生于頭、臉及頸部,影響寶寶外觀,造成爸媽的擔心。父母的耐心加上與醫師密切配合,積極治療就可痊愈;但具有危險性的嬰兒血管瘤,如長在眼睛、咽喉、肢體末端,則需特別留意。
一些新生兒出生后,皮膚會出現鮮紅色的印記,有人說它是床母留下的記號,也有人說那是胎記,但這其實是幼兒身上常見的“嬰兒血管瘤”。嬰兒血管瘤并非一定在出生時就被發現。約有一半的嬰兒血管瘤是在出生一周或一歲時才出現。嬰兒血管瘤可長在身上任何部位,于皮膚表面最常見,其中約有一半的嬰兒血管瘤發生在頭、臉、頸部,最易造成外觀上的困擾。至于發生的原因,并不太清楚,只知是胚胎期發育不正常的結果。這樣我們便知道了什么是嬰幼兒血管瘤,對于治療是非常關鍵的。
什么是嬰兒血管瘤的癥狀表現?嬰兒血管瘤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1、什么是嬰兒鮮紅斑痣:又名毛細血管擴張痣或葡萄酒樣痣,表現為一或數個暗紅色或青紅色斑片,邊緣不整,不高出皮面,壓之易褪色,頭頸部多見、常在出生時出現,可隨人體長大而增大,發生于枕部及額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較大或廣泛的病損常終身持續存在。
2、什么是嬰兒毛細血管瘤:又名草莓狀痣,表現為一個或數個鮮紅色、柔軟、分葉狀腫瘤,壓之不褪色。好發于頭頸部,通常不在出生時出現,而是在出生后數周內出現,數月內增大,生長迅速,甚至可達數厘米。大多在1歲以內長至最大限度,以后可自行退化,數年內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
3、什么是嬰兒海綿狀血管瘤:損害一般較大,自行發生,在原有毛細血管瘤處發生或位于皮下,呈圓或不規則形,可高出皮面,呈結節狀或分葉狀,邊界不太清楚,質軟而有彈性,多呈淡紫或紫藍色,擠壓后可縮小,表面皮膚正常或與腫瘤粘連而萎縮。出生時或生后不久發生,好發于頭皮和面部,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
根據統計,嬰幼兒血管瘤平均發生率3%左右,國內每年有約一萬六千個新生兒患有嬰兒血管瘤,其中男女比率為一比三。什么是嬰兒血管瘤,已經不再是難題,抓緊治療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 肝血管瘤
- 肝血管瘤的癥狀表現具體有哪些
- 肝血管瘤是怎么形成的?
- 肝血管瘤吃什么藥?
- 肝血管瘤嚴重嗎?
- 腦血管瘤
- 腦血管瘤的癥狀
- 腦血管瘤的臨床表現都有哪些
- 腦血管瘤的癥狀特征
- 腦血管瘤的局部癥狀
- 毛細血管瘤
- 毛細血管瘤常見的癥狀有哪些
- 毛細血管瘤的癥狀及危害
- 寶寶毛細血管瘤是什么
-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毛細血管擴張癥
- 嬰兒血管瘤
- 嬰兒血管瘤疾病的主要特征有什么
- 嬰兒血管瘤有治療的必要嗎
- 嬰兒血管瘤的最佳治療時間是什么
- 嬰兒血管瘤家長怎么護理?注意事
- 海綿狀血管瘤
- 海綿狀血管瘤癥狀表現是什么?
- 腦干海綿狀血管瘤
- 腦部海綿狀血管瘤
- 頭部海綿狀血管瘤
- 草莓狀血管瘤
- 草莓狀血管瘤有什么樣的癥狀?
- 草莓狀毛細血管瘤的癥狀是什么樣
- 患有草莓狀血管瘤有什么危害
- 草莓狀血管瘤與海綿狀血管瘤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