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膽囊癌的幾大危險因素
專家稱目前為止膽囊癌發生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膽石癥與慢性膽囊炎
在國外有70%-90%的膽囊癌與膽囊結石同時存在,國內近年來報道二者同時存在率為40%-86%,另外有資料證明在結石手術切除膽囊后,可發現1.5%-6.3%有膽囊癌存在;同時發現結石直徑越大,發病率越高,結石直徑小于20-22mm和直徑大于30mm的發病率分別是直徑小于10mm的2.4和10倍。專家指出“隱性結石”在5-20年后有33%-50%可發生膽囊癌,還有學者認為50歲以上的膽囊結石患者中約6%-10%最終可發生膽囊癌,有膽囊結石者發生膽囊癌的危險性較無膽囊結石者高出6-15倍。也有人認為膽汁中的膽固醇和膽酸鹽,在感染等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厭氧菌校形芽胞桿菌感染時),可演變成致癌物質如甲基膽直(methy loholanthrene)等。可能是刺激膽囊粘膜產生癌癥的原因之一。
二、膽囊腺瘤和膽囊腺肌增生癥
膽囊腺肌增生癥,又稱膽囊腺肌瘤,是一種良性疾病,1981年Nakafuli首先報告了1例發生在膽囊肌瘤的膽囊癌,并陸續報道有10例,近年來研究認為,它是具有潛在癌變危險性的疾病。膽囊腺肌瘤的表面,局限性覆蓋含有粘液的粘膜中可有粘液細胞化生區,最易發生惡變。近年來很多資料已公認膽囊腺瘤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約有10%-30%的膽囊腺瘤可以演變成癌,特別多見于直徑大于12mm的腺瘤。有資料指出腺瘤癌的癌胚抗原表達與膽囊癌近似,存在同類抗原物質。
三、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可分為膽固醇性息肉、非膽固醇性息肉、息肉型腺癌,分別占息肉總數的50%-60%、40%、10%。后者可呈腺瘤樣,50%伴有膽石;有報道90%-98%的膽囊癌,常見息肉(上述第3種)混在其癌灶中,說明膽囊息肉與膽囊癌可能有一定關系。
四、膽囊鈣化
瓷性膽囊均易伴發膽囊癌。膽囊癌多發生于膽囊體部,偶見于底部,僅10輪可發生在頸部。大體可分為兩型,即隆起型和浸潤型,前者約占別%以上。其表現:隆起型,囊壁局限性增厚呈乳頭狀、絨毛狀、菜花狀腫塊向腔內突出;浸潤型呈浸潤狀膽囊壁增厚表現為膽囊縮小、變硬,外表雖光滑但漿膜失去光澤。
- 膽囊癌常識
- 膽囊癌臨床有什么表現
- 導致膽囊癌的幾大危險因素
- 中晚期的膽囊癌患者是否可以治好
- 膽結石會不會引發膽囊癌?
- 膽囊癌癥狀
- 知道膽囊癌的病因有助于患者的治
- 接觸各種致癌物質很容易患膽囊癌
- 臨床上常見的膽囊癌的癥狀表現
- 膽囊癌的臨床表現為大家介紹一下
- 膽囊癌晚期
- 膽囊癌晚期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 膽囊癌晚期中醫療法的辯證實施法
- 膽囊癌晚期療法突破癌癥治療“瓶
- 膽囊癌肝轉移怎么治療?
- 膽囊癌治療
- 膽囊癌術后細胞免疫治療 患者的
- 膽囊癌術后生物免疫治療 延長患
- 治療膽囊癌,生物免疫治療更有效
- 常見的膽囊癌治療方法有哪些?
- 膽囊癌病因
- 誘發膽囊癌的常見因素都有哪些?
- 膽囊癌的病因與病理
- 膽囊癌的病因病理有哪些
- 膽囊癌的各種誤診原因分析
- 膽囊癌預防
- 膽囊切除后的食療
- 膽囊癌術后護理
- 膽囊癌的開胃湯
- 膽囊癌家庭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