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的預防及保健
時間:2011-12-29來源:青島健康醫療頻道
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慢性支氣管炎與大氣污染有關 ,如二氧化硫對氣管黏膜有刺激和細胞毒性作用。其他如二氧化碳、煤塵等也刺激支氣管黏膜 ,引起肺纖維組織增生 ,肺清除功能遭受損害 ,為細菌入侵創造條件。
現今公認吸煙為慢性支氣管炎最主要發病因素,吸煙能使支氣管上皮纖毛變短,不規則,生長障礙,降低局部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細胞作用,增加氣道阻力,吸煙者慢性支氣管炎患病率是不吸煙者的2倍以上。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病和加劇的因素。目前認為肺炎鏈球菌、嗜血流感桿菌和卡他莫拉氏桿菌為本病急性發作的主要病原菌。病毒感染也起重要作用。有鼻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有利于繼發細菌感染性肺炎。
初步看來 ,細菌致敏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發生變態反應的一個原因。尤其是喘息型肺炎患者,有過敏史的較多。變態反應、組織損害和炎癥反應 ,繼而發生慢性支氣管炎。氣候變化,特別是寒冷引起黏液分泌物增加,支氣管纖毛運動減弱。大多數患者內臟神經功能失調,副交感神經反應性較正常入增強。另外,老年人性腺、腎上腺皮質功能衰退,喉頭反射減退,免疫系統機能衰退,均使慢性支氣管炎發病增多。
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極多,而吸煙是引起慢性氣管炎發病最主要因素。要教育青少年杜絕吸煙。戒煙是個人切實可行的辦法,衛生部門應大力宣傳吸煙的害處。戒煙后咳嗽咳痰減輕,用力呼氣容積逐年減退速度也較戒煙前緩慢。因此,不管吸煙歷史多長,停止吸煙均能減緩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病情進展。
急性發作期及慢性遷延期的治療應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鎮咳為主。伴發喘息時 ,加用解痙平喘藥物。抗菌治療療程一般 7- 10天 ,反復感染病例可適當延長。
緩解期的治療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和預防復發為主。
加強個人衛生、耐寒鍛煉 ,以增強體質、預防感冒。